兰凤明 杨春红 柏建民│文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32108
繁殖适龄越冬蜂,是养蜂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能否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适龄越冬蜂对于蜂群当年的安全越冬及来年的快速复壮、生产息息相关。在长白山区,越冬蜂的培育多在8月中旬,气温多变,蜂群正处于衰退期,蜂王产卵力下降,外界蜜粉源渐少,螨害上升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在诸多不利因素下培育出大量健康的适龄蜂,不仅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关键,更是来年蜂群春繁复壮的基础。
在长白山区,利用椴树花期,在初秋选择喀意、松丹一号等黑蜂为母本的杂交种培育一批优质新王,淘汰蜂场产卵力开始下降的老王,组织双王群,为培育健壮的适龄越冬蜂奠定基础。新王群具有耐寒、产卵力强、群势增长快、采集力强、节约饲料、抗病力强、越冬安全等优点;既能维持大群,又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适合长白山区饲养。
秋繁时要做好蜂群保健工作,注意蜂场和蜂机具的消毒,预防爬蜂病、白垩病、幼虫病等疾病的发生。可结合奖励饲喂,分次加入大黄苏打片等进行预防。治螨是重中之重,一是秋繁前治螨,长白山区大约在7月20日左右,利用椴树流蜜期后,群内封盖子少,蜂螨大都暴露在蜂体和巢脾上,断子治螨,采用刷脾和喷脾的方式,交替治螨2~3次;二是补喂越冬饲料时,用杀螨一号、螨扑等交替治螨。
蜜粉源是蜂群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秋繁场地首先要确保外界蜜粉源充足,无有毒蜜源植物,以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一般多选在浅山区,以玉米、瓜类、落豆秧、苕条等分布较多且交错开花的场地为佳。若蜜源不足,可以结合早喂和奖励饲喂越冬饲料,同样会取得较好的繁蜂效果。
长白山区,蜂群越冬期长,秋繁时群势要强,以7~8张脾以上足框蜂开繁为最佳。如若群势达不到标准,可从强群中抽取部分老熟封盖子脾补充,平衡群势。强群蜂王充满活力,产卵积极;工蜂采集力强,哺育力高,调节巢内温湿度的能力较强,而培育的越冬蜂体质健壮,寿命长,抗逆性好。而充足的饲料是蜂群健康繁育的保障,保持子脾上有封盖的边角蜜和充足的花粉,不但能解决蜂群吃饱的问题,同时也能让蜂群吃好,对于提高蜂群的整体素质、抵抗疾病的传播意义重大。
培育越冬蜂时,通过奖励饲喂。将蜂王限制在用平面隔王板分成两区的巢箱,继箱内靠一侧放5~6张育过2~3代蜂的脾面平整、无雄蜂房的优质脾。用2:1的糖浆隔日奖励饲喂,前期每次喂2kg左右,待蜜脾的封盖面积达80%以上时,用空脾换出并妥善保管。撤掉隔王板,以后每次喂0.5kg左右1:1的糖浆,以不压缩子脾为宜,温度低时应撤掉继箱。这样做的优点是:(1)前期气温高,昼夜温差小,蜜蜂会很好的将饲料储存在继箱内并加以酿制、封盖,可以解决储蜜与繁殖的矛盾;(2)利用剩余的闲散非越冬蜂补喂、酿制越冬饲料,避免因秋末一次性补喂越冬饲料而消耗越冬适龄蜂的体力,延长其寿命;(3)不断奖励饲喂,可以加快蜂王的产卵速度,调动工蜂哺育的积极性,促进秋繁;(4)蜜源结束后蜂群安静,无效飞行次数与强度降低,伤亡少;(5)无空余巢房和刺激蜂王再次产卵的因素,蜂王不会出现二次产卵现象。
长白山区属高寒山区,8月下旬开始,外界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为稳定巢温,蜂群靠食蜜来产生热量,为减轻蜜蜂的劳动强度,降低饲料消耗,确保繁殖不受影响,应适当为蜂群保温:保持蜂脾相称;缩小巢门,蜂路缩小到10mm;箱内隔板外放泡沫板,纱盖上铺报纸;月底蜂箱直接落地,箱底垫稻草。
随着外界蜜粉源渐少和温度的降低,部分黑蜂杂交种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会逐渐减少产卵量并最终自然停止产卵;而黄色蜂种对气候变化不敏感,不能适时停产,其结果是,后期羽化出房的工蜂因未经充分排泄和飞翔,越冬时不安静,导致整群蜂不能正常越冬;前期出房的越冬蜂则参加哺育幼虫工作,生理上衰老,寿命缩短。长白山区,以9月10日前后控王停产为宜,检查蜂群时若发现有未停产的蜂王,可用王笼囚王悬挂于蜂路间,待最后一批越冬蜂全部出房时,释放蜂王,通过降低巢温,迫使蜂王停产进入无子期。
(1)控飞:重新布置蜂巢后,应将蜂群遮阴或将其渐移到阴凉处,扩大蜂路到12mm左右。打开蜂箱的通风设施,撤掉盖布,只盖纱盖,巢门挡光,以降低巢温,保持蜂群安静,减少活动。后期温度低时再加保温。
(2)防盗:晚秋虽然蜜粉源枯竭,但温度高时蜜蜂常大量飞行,对糖、蜜味敏感,极易起盗。轻者损耗越冬蜂体力,重者有全场覆灭的危险。因此要积极预防盗蜂的发生:保持箱体严密,缩小巢门;蜜、蜡、糖水不外露;遇高温天气要及时巡查蜂场,发现盗蜂苗头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最好安上铁纱防盗巢门,以免造成大的损失,保证蜂群能够安全越冬,为来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