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蜂群越冬期控温、控飞及产卵

2018-01-21 03:25耿玉兴李成海
中国蜂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临界温度入窖巢门

耿玉兴 李成海│文

阿城区养蜂协会 阿城区成海养蜂试验场

黑龙江蜂群越冬期在140天左右,而在室内或在地窖内约120天。蜂群在室(窖)内期间不在箱内排泄,所以如何让蜜蜂既能存活又要吃的最少,这是越冬的关键。使蜜蜂吃的少、活动量少的条件就取决于蜂群临界温度。在谈临界温度前,要先谈越冬时蜂团的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变化条件。根据前苏联塔兰诺夫的《蜂群生物学》记载,越冬蜂团的中心温度在6~21℃之间,蜂团表面温度在6~7℃最为合适。而纪天祥先生在上世纪末的著作中,则更加准确的将蜂团的中心温度细化为21~25℃。而蜂团的外表温度的热源,则来自中心温度热量的扩散和蜜蜂的换位。综上所述,可以认定要想保证蜂群饲料消耗最少的前提,是保证蜂群合适的外表温度,其蜂群数量(群势的大小)和蜂群临界温度至关重要。

黑龙江省土产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曾出版《养蜂教材》和《寒地养蜂》两本书,在这两本书中注明的蜂群越冬临界温度为4℃,正是这些在当时被视为标准温度的指导下,使得那一代寒地养蜂人,越冬损失惨重。后来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的蜂友和《中国养蜂》(现名《中国蜂业》)刊登出有关专家的文章,提出以群势来确定蜂群越冬的临界温度,尤其纪天祥老师更加细化到以蜂种来确定越冬温度时,才使广大蜂农在蜂群越冬方面走出误区。下面介绍我地养蜂协会养蜂试验场在越冬方面的经验。

我试验场的入窖时间每年大多在立冬后1周左右,首次强寒流到来即入窖。最低气温在-10℃左右。入窖前一周,窖内放3个以上温度计,以防出现过大的偏差。根据蜂群入窖,窖温即提高3℃这一理论,每日早晚看温度的稳定程度,就可以进一步来掌握入窖时间。入窖后大开巢门,傍晚调整巢门,约留3cm长。蜂箱巢门高度为1.5cm。第二天早晨下窖后,根据声音来确定温度,声音小,说明温度较合适;声音大,发出呼呼声,巢门有蜂活动,说明温度高了;如果声音不大,但有“嘶啦嘶啦”的间断声音,说明冷了。不论冷与热,都要立刻调整,否则时间一长,就会造成损失。如何调整?是调整蜂群的临界温度,还是调整蜂团的温度(即箱内温度)?那就看临界温度的高低了。

据我们做的几个试验来看,临界温度的高与低要根据蜂群的大小来定,所以前期的均群也是越冬的重要环节,而靠入窖前调蜂来均群是被动的。主动均群工作应该在椴树蜜结束后,通过调蜂和子脾来解决(应结合转地,落场蜜蜂没有认巢前效果佳)。如果个别蜂群因蜂王优劣和被盗等一些突发问题,则另当别论。群势确定后,如果群强,温度略低,以5脾蜂为例,不得低于1℃,因低于0℃箱内要有霜,增加了湿度不利于蜂群过冬。如果蜂超过5脾以上,要通过加大巢门来解决(即降低箱内温度)。因为不论是蜂团中心温度还是表面温度,都大大高于1℃,极易降到合适的温度;如果蜂群较小,最高温度也不能高于7℃。因为高于蜂团表面最佳温度,蜜蜂要躁动,不利于越冬安定。我曾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将一个3000只的小群放在5℃的环境下过冬,死亡率低于5%。当然这样的小群是不提倡养的,因为它没有意义。那么怎么才能控制好越冬群的临界温度呢?

我们的蜂窖深4 m,直径5 m,摆放5层。众所周知,由下自上每一层的温度要上升1℃,如果5层就要上升5℃,这样越冬的环境是无法管理的。而我们通过改动进气孔与出气孔的高度,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使5层蜂箱的温度,温差不足1℃。以前的资料介绍,进气孔的上端与窖外盖平,下端距窖底只有几厘米,出气孔高出窖盖外1m,下端与窖内顶棚齐平。结果进气孔的下面温度与外界(指窖外)一样,地面都冻得鼓起,形成强大的空气对流。试想,蜂群入窖的窖温升高3℃是靠蜂群散热所至,如此强大的空气对流是加大蜂群在过冬前期造热(靠多吃)来维持所需的正常温度。可是到了过冬后期,工蜂无能为力调温时,越冬损失就大了。我们经过这样的失败过程后,通过提高进气孔的高度解决了这一问题。很简单,将进气孔提高到蜂箱最高层以上50~60cm即可。

以上方法经过几年观察,最下层蜂箱底部无潮湿,无霉变蜂尸,令人非常满意。

下面再谈一下越冬中易出现的两种问题,外飞和产卵。在蜜蜂入窖后,正常应该很少外飞,但少量的外飞也不必太介意,但如果大量外飞,就要分析以下几种原因了。

1.外飞的原因

(1)蜂王的停卵时间

过冬前是否有没有最后排泄的幼蜂(可捉一只外飞蜂,观其外形和压其腹部有无粪便,此种外飞的原因,应在入窖后不长时间就结束了。

(2)窖内过热

温度高的环境外飞的症状,有时外飞蜂拖带死蜂,它在清理箱内卫生。

(3)窖内过冷

窖内过冷这是一种易被忽视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外飞量较大。

(4)越冬期蜂王产卵,工蜂育虫

越冬期蜂王产卵,工蜂育虫,工蜂代谢量加大,缺水是外飞的主要原因,多发生在越冬后期。

(5)箱内异味

近年来,由于南方蜂群的光顾,的确在养蜂技术上使北方养蜂员得以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也给北方蜂农带来烦恼。2016年,我协会成员按南方蜂友的指导,将升华硫置于巢箱内挡板外侧,从椴树流蜜开始到越冬约两个多月的时间,开箱即可嗅到气味,结果小蜂螨没造成损失,工蜂却慢性中毒。喂越冬饲料时,就有不明原因使蜂群群势下降,入窖前外飞,入窖后仍然一直外飞,开春出窖时,蜂群极弱。

(6)室内越冬出现因干燥引起外飞

室内越冬会出现因干燥引起外飞,但我地区的地窖不会当室温低于0℃时出现干燥。

2.外飞的解决方法

(1)控制好温度。

(2)适时关王停产,喂越冬饲料前,提出大粉脾,计算好粉脾数量,使越冬期巢内断粉。

(3)治疗小蜂螨不要怕费事,当5月中旬南方蜂群到来时,可在巢门挡板内涂少量的升华硫,要高温,在无盗蜂、饲料充足、幼虫饱满时,每3~5天进行一次,连阴雨、低温天停止。椴树蜜结束前,尚有少量进蜜,但无商品蜜可取时,涂蛹脾1次即可。小蜂螨在东北不过冬,断子即绝。如果已经在箱底放升华硫粉,要在椴树蜜结束前清除干净。

蜂群在越冬期产卵是养蜂人员最头疼的事,一旦出现,很难解决,预防是唯一的方法。预防方法按以上讲,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在(21~25℃)之间,但如果超30℃就说明蜂王已经开产了。那么,又不能每箱都在蜂团中心放温度计,该如何判断呢?当发现箱上草帘湿了,就可以说明问题。越冬蜂王产卵,可分为强群产卵和弱群产卵,而区别就在于前期产卵和后期产卵。前期产卵,多发生在越冬中期,这是因为巢内过冷,蜂群要维持需要生存的温度,所以食量增多,活动量加大。试想,强群要达到蜂团外表6、7℃,中心散热温度为20℃左右即可,蜂群就可以安静度过一冬。而弱群为达到所需的6、7℃和中心温度20℃,就要随群势减弱的程度而加大。当为了维持表面必要的温度时,中心温度逐渐加大到30℃时,蜂王就开始产卵。此时,恶性循环开始了,直到工蜂无法再提高温度时,先是蜂团外表“剥皮”式死亡,随之,全群覆灭。虽有个别群出窖有蜂,但也无春繁能力。越冬期产卵,只要留心,通过听声音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它的声音要大于正常越冬的蜂群。

强群越冬期产卵多发生在出窖前,对蜂群的损伤没有弱群大,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原因是,越冬前巢内的粉没消耗净,随着蜜的消耗,粉暴露在外,工蜂得以进食。加之,外界温度升高,即使工蜂只能维持生存,也无法控制巢内升温。所以,此时达到了蜂王产卵的条件。如果在越冬饲料饲喂前,合理选留适量花粉,提出多余粉脾。根据越冬条件调整好合适的群势,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另外,黑色蜂种不易发生越冬产卵现象,而黄色蜂种则与其相反。

越冬所遇问题很多,一定要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才好应对。

猜你喜欢
临界温度入窖巢门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高温高湿环境对酒醅入窖理化指标影响
冬季蔬菜窖藏方法
关于巢门设计的几点思考
习酒浓香型制酒糟醅接种探讨
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环形链在均质表面的吸附性质研究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甘薯冷害的发生与防治
RDX基炸药热起爆临界温度的测试及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