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芬
摘要:特色小镇是聚焦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和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的平台,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特色小镇能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城乡发展的协调并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小城镇发展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是探索科学推动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特色小镇 城乡一体化 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F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95-02
特色小镇指的是聚焦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要素和新兴产业,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镇”介于城乡之间,既是农村之首,也是城市之尾,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根据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城乡融合实现模式之一便是自下而上的小城镇模式。特色小镇能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城乡发展的协调并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小城镇发展特色小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是探索科学推动的重要方法之一。特色小镇建设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手段,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特色小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发挥和增强特色小镇的带动作用,能够有力推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地区有效衔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能够加快推进城市地区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进一步构建覆盖城乡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第二,实现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通过特色小镇发展,恰好充分发挥了新增长极的极化作用,最直接的效果是资源要素从城市地区向农村地区回流,使得要素配置更为合理。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地区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高了乡村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化目标。
江浙地区率先建设特色小镇,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第一,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转型升级的载体。特色小镇把各类创新人员集聚在一起,主攻产业中植入了新理念、新技术,包括互联网+、金融+、智慧+、文化+等,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与新兴产业孵化发展的新平台,成为产业走出“微笑曲线”低端的新抓手。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明晰产业定位,既高度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又通过运用互联网+、数据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赋予产业新的生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第二,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平台。在特色小镇中创新无处不在,不仅市场主体注重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引擎,政府部门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体制与制度创新。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全力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又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为市场主体创业发展搭起平台,大胆放水养鱼,放手施展拳脚。
第三,要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美丽小镇和生态保护的样板。特色小镇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景观为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功能的挖掘,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空间和生态支撑,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绿色经济等持续发展,真正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
第四,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产业融合的实践。特色小镇在产业维度上以创新性、特色性的产业为支撑,与周边或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结,与生活功能配套,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互动互促,形成了较高的产业融合度,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树立全产业链的思想逻辑,不拘泥于传统一、二、三产业划分,进一步放大生产、生活、生态,产业、文化、旅游等要素的叠加效应,赋予特色产业的区域经济更强的竞争优势。
第五,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特色小镇从供给端变传统的“大工厂”为“新社区”,满足个性化创业需求;从提供多种有效需求方面变惯性的“经验制造”为“需求制造”;从产业提升方面变产业的“低、小、散”,为“高、精、尖”,在提高供给质量上有了新作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必须着力提高要素生产率,满足人们既在市场大潮中激情创业又在优美环境中诗意生活的新期待。
学习江浙地区特色小镇的先进经验,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適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2016年辽阳市在全省率先建设特色小镇,如今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第一,及时调整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从辽阳市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18年力争建成1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目前距离完成建设任务仅剩下几个月时间,完成预期目标有较大难度。此外,去年辽阳县、灯塔市、白塔区、文圣区共有7个小镇申报创建第二批市级特色小镇,但总体来看,缺少主导产业支撑,还不具备列入创建名单要求。因此,我市特色小镇建设,还应以第一批11个市级特色小镇为重点,按照建设现状,及时调整《辽阳市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2016—2018)》,形成推进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宽进严定”的原则,确保2020年建成十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并力争今年年底命名3~4个市级特色小镇。
第二,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年初计划的22个基础设施项目,不断强化调度和督导力度,强力推进皮草小镇客运站和小镇客厅、汤河温泉小镇、游客集散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草莓小镇教育中心、袜艺小镇污水处理厂、燕州小镇卫生院、辽峰小镇的辽峰广场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小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积极接洽潜在的社会资本合作方,推介特色小镇基础设施项目,探索采取PPP融资模式推进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袜艺小镇基础设施PPP项目,力争下半年完成项目前期论证和社会资本方招标工作,为其他小镇融资摸索和总结经验。
第三,积极推进主导产业集聚。重点推进草莓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延长草莓产业加工销售链条,培育壮大钢铁产业,不断丰富小镇业态。力争打造集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发展高地。燕州小镇积极打造特色采摘观光农业等项目,积极培育旅游休闲产业。汤河温泉小镇重点推进佳兆业·汤泉驿、金澜俊景度假酒店续建工程,引导不老莓种植和加工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小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东宁卫都市休闲小镇,继续推行三禾现代农业庄园建设,积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新型现代都市休闲小镇。
第四,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继续发掘整理农耕文化及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地域传统文化,实现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情的有机融合,为旅游注入文化灵魂。要打响“东北第一城”品牌,深入开发“一带一城一陵一岛一窑”的精品旅游线路。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好雷锋文化、冰雪文化、温泉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首山在历史古迹、人文传说和自然景观等方面的资源,建设首山历史文化长廊,充分展示特色小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五,积极开展招商活动。组织相关县(市)区和特色小镇建设管理部门招商活动,科学制订招商方案,年内每个小镇都要至少开展一次“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活动,不断丰富小镇产业业态,将各小镇招商成果纳入年终建设成果考核内容。
第六,继续完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机制的作用,统筹土地、税收、人才引进、招商、政策性资金扶持等方面政策,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围绕要素制约,重点解决小镇建设用地保障、融资贷款和财政资金扶持等问题,不断提升政策的准确度和导向性,提高对小镇建设补助比例,同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宣传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