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乐美》中的疯癫人物形象解读

2018-01-20 14:58明丽张才秀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明丽 张才秀

摘要:戏剧《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代表作,人们对该作品的研究多数围绕剧中唯美主义表现形式的分析。然而,细读文本发现王尔德不仅塑造了莎乐美这一人物形象唯美的一面,还描绘了莎乐美、希罗底等为了满足自我欲望,反对父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的摧残和压迫而从温顺天使向疯癫魔女的转变过程。疯癫是莎乐美在自我权力受到压制时进行反抗的武器,是受外部现实世界摧残而产生的性格扭曲。疯癫还是约翰先知神秘的体现、希律王残酷血腥的借口。

关键词:莎乐美 疯癫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561.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078-02

戏剧《莎乐美》是英国维多利亚晚期著名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该剧取材于《圣经·新约》中希罗底因不满先知约翰对自己乱伦的指责,指使自己年幼的女儿让其叔父希律王下令砍下了约翰头颅的故事。而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讲述了莎乐美爱上了约翰先知,却被约翰无情拒绝并指责其母亲的乱伦行为,莎乐美为了报复约翰,反抗希律王的欲望,利用了希律王对自己的欲望和自己的身体,以“七层面纱舞”诱使国王下令砍下约翰的头颅,从而最终实现了对约翰头颅的疯狂一吻,实现了自己的欲望,为母亲除掉祸害,同时也为此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剧中主人公莎乐美及其母亲、希律王及约翰都表现出疯癫的一面。

一、《莎乐美》中的疯癫人物形象表现

著名哲学家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指出疯癫并非心理上或身体上的病态,而是在社会复杂环境影响下的一种反应。所谓疯癫是指言行并非医学意义上的精神失常,是指其言行不符合常人的特征,只是违背了理性,违反了道德和秩序的約束。

细读《莎乐美》可以看到,莎乐美一出场就被描述成纯洁、美好的少女形象,作者通过年轻叙利亚军官之口凸显出莎乐美圣洁美丽的天使形象。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莎乐美的美好形象逐渐变得模糊,尤其是莎乐美看到先知约翰并疯狂爱上他,当她最终被无情拒绝时彻底变成了疯癫魔女。为了实现与关在水牢中的先知约翰说话的愿望,莎乐美利用年轻的叙利亚军官对她的爱慕之情,用许诺送出一朵小花和笑容成功诱使他放出约翰以便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当约翰被带出水牢时,莎乐美发疯一样地爱上其皮肤、头发、嘴唇等形体之美,她极力赞美约翰的肉体:“你的身子很白,像是从没有人看到过的草原上的百合花”;你的嘴像是象牙塔上的一抹朱红;像是用象牙剖成两半的石榴……世界上就没有东西比它更红……让我亲亲你的嘴吧。莎乐美疯狂地表达着自己对约翰先知肉体的迷恋,然而却遭到约翰先知一次次的无情、高傲的拒绝和残忍的羞辱,这使得莎乐美更加疯狂,她连续八次要求亲吻对方的嘴唇,可以看出对爱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和执着,甚至叙利亚军官的殉情也不能动摇她的决心,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能赤脚在叙利亚军官的血上跳七层面纱之舞。希律王的财富甚至半壁江山也无法阻挡她爱的脚步,莎乐美利用希律王对自己的觊觎,不惜用展示自己身体的七层面纱舞来获取希律王的承诺,她最终得到约翰一颗血淋淋的头,并投以深情的一吻。种种不合常理、不符常情的行为都无疑展现出她疯女人的形象。另外,莎乐美的母亲希罗底在剧中也多次被描写成疯女人的形象,作者通过先知约翰的口说出希罗底的不堪与堕落,希律王杀死她的丈夫,她却成了希律王的妻子,这是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是乱伦的现象。当约翰先知对她的丑陋行为进行揭露时,她无法忍受了,希望约翰死,但由于希律王不肯杀死约翰,希罗底在明知其现在的丈夫觊觎自己女儿的情况下,出卖女儿,让女儿用曼妙的身姿换来她一时的安宁,除掉约翰。总之,不管是莎乐美本人打着爱的旗号作出的一系列发狂的事情,还是其母亲希罗底为了掩盖自己的丑陋行径而付诸的行动,都是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准则和社会道德的,正如希律王所说,她们都是疯女人。

“疯癫呈现着瑰丽多彩的形态,他时而是神秘高深的,时而是智慧超逸的,时而是阴森恐怖的,时而是野蛮血腥的”。(朱萍,2005)在《莎乐美》剧中约翰先知显现出神秘高深和智慧超逸,剧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好奇约翰的来历,而且都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对待约翰,包括高高在上的希律王。在剧中作者把约翰描写成具有神和人的面目,从他一出场的穿着打扮,人们对他来历的猜测,以及他自己所说的让人听不懂的话都可以看出他的神秘莫测。正如福柯说:“疯癫之所以有魅力,其原因在于它就是知识。它之所以是知识,其原因首先在于所有这些荒诞形象实际上都是构成某种神秘玄奥的学术的因素”。剧中,约翰被认为是最后一个见到上帝并得到上帝启发的人,他能知晓古今、预测未来。而在西方的传统认识中,认为人只有在疯癫的状态下才能够通神性,才能有常人没有的能力。因此先知约翰在剧中的种种表现都无疑体现了他疯癫的形象。另外,剧中的希律王是阴森恐怖、野蛮血腥的。希律王杀兄娶嫂,还觊觎自己的亲侄女。在剧中他毫无掩饰地表达对侄女莎乐美的喜爱,对其进行邪恶的凝视,他“总是拿他颤抖的眼皮下鼹鼠一样的眼睛盯着”。剧中希律王对莎乐美的贪婪肉欲表露无遗。最后演变成赤裸裸的要求,他要求莎乐美陪他喝酒时说:“你只要喝一小口我就把剩下的全部喝光”;被拒绝后他又要求莎乐美吃水果,说:“我喜欢看你留在水果上的一排排齿影,只要你咬一小口我就把剩下的吃完”。这些都是希律王对莎乐美欲望的赤裸裸的表白。再次被莎乐美拒绝后他还不死心,要求莎乐美给他跳七层面纱舞,当莎乐美赤脚在洒满叙利亚少年的血的地面上跳起七层面纱舞,希律王的欲望得以实现了。最后莎乐美要他实现自己的承诺时,他竟然疯狂地想用自己的半壁江山来换取约翰的不死,当他还是无法阻止疯狂的莎乐美杀死约翰时,他下令士兵杀死莎乐美,从中可见他的疯狂野蛮及血腥。剧中希律王的这些行为都可以被视为其疯癫的表现。

二、《莎乐美》中疯癫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首先,男权、父权制度是女性疯癫的主要原因。刘凤山认为,女性利用疯癫来反抗父权文化中男性的思维和话语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疯癫是当代美国女性反抗父权文化压迫的武器。女性的“疯癫”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在男权自治的各种社会准则中,女性在这些社会准则的约束下卑微地生存着,没有自由,丧失天性,想要挣脱男权的束缚获得精神自由就得反抗,反抗就得采取不合常理的行动,作出有违背社会准则的事。在剧中,莎乐美是美丽、高傲、任性的公主,但在那死气沉沉的宫廷里,她又是寂寞和忧郁的,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只看到国王叔叔兼继父的觊觎,母亲的利用。因此当她看到月亮时,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像月亮一样纯洁。“看那月亮多么美丽!她是恬静而纯洁的,我相信她一定是个处女。是的她是一位处女,她从来不玷污自己。”然而,在这丑陋的宫廷中莎乐美却难以保持她处女的纯洁,从她一出场就受到叙利亚官兵对她身体的凝视,她的国王叔叔对她的觊觎都无法不让她不受玷污。这必然促使她走向极端,在极端的思想和行为中去找寻一丝丝的慰藉和情感上的寄托。仔细分析《莎乐美》我们可以看到,莎乐美从纯洁的少女到疯癫狂女的转变与其说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作出的疯狂行为,不如说是当时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导致的悲剧。莎乐美对约翰先知的欲望可以说是出于对希律王的反叛与抵抗,在剧中她说她懂得希律王看她的眼神,她知道希律王觊觎她的美貌,所以她对约翰的爱这样疯狂的行为是由于希律王等外部现实世界的步步紧逼而导致的性格扭曲。其次,“疯女人”是不幸的化身,她们本身纯洁而善良却抵不过世俗的压力而又无力反抗,她们的悲剧是社会压迫的结果。为了摆脱社会强加在她们身上的不公与约束,她们只能用异于常人的,不符合社会主流的方式进行反抗,因此疯癫现象的出现只是她们对社会反抗的一种武器。当莎乐美最后如愿以偿地亲吻到约翰血淋淋的头颅时,她不但主宰并剥夺了约翰先知的生命大权,而且实现了自己的欲望,同时也挑战了希律王的权威,是一次对男权社会成功的反抗。再次,戏剧《莎乐美》中莎乐美的疯女人形象还与爱的缺失有密切关系。爱能使人类健康成长,爱的缺失使人走向病态和疯癫。在剧中莎乐美没有父亲,也没感受到母亲的爱,只感受到国王叔叔的欲望和母亲的无情利用,这无疑是对于年轻、纯洁的莎乐美的摧残。最后,连自己喜欢上的人也无情拒绝了她的爱意并对她施以羞辱。在这种没有亲情也没有爱情的环境中,莎乐美只能陷入疯癫,用疯狂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存在。

在西方,人们把疯癫神性化了,认为人只有处于癫狂状态下才能和上帝沟通,才能看见真理。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一个伟大的天才不带有几分疯癫的。”因此约翰先知要有知晓未来的能力,他就必须是疯癫的,只有疯癫才能体现出他的神秘莫测。只有当他的话被别人说成疯言疯语却不断变为现实时,才能显现他的神性。其次,在西方,疯癫与罪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疯癫总是和谋杀、死亡、流血、囚禁联系。剧中希律王先是囚禁自己的哥哥,最后将其杀死夺位并夺妻,双手沾满血腥,又觊觎自己的亲侄女兽性十足。从这一层面能体现出希律王的癫狂形象。再次,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认为,戏剧的目的是唤起恐惧和同情,从而凈化情感。而疯癫正是一个能够唤起观众同情、震惊和共鸣的要素。剧中无辜的叙利亚少年的自杀,约翰先知的死,希律王下令杀死自己觊觎已久的莎乐美,种种血腥的场面,却能用他们的疯癫表现来实现戏剧的目的,唤起观众的同情。

西方人把疯癫作为理性的对立物来看待,对疯癫的思考集结了一种探索未知的、寻求答案的严肃和痛苦,疯癫是神秘莫测的彼岸,是幻想和传说的巢穴。在戏剧《莎乐美》中,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下,当莎乐美的欲望受到父权世界的压迫时,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反抗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和摧残,莎乐美变成了疯癫魔女,利用疯癫作为对抗父权的有利武器。剧中用疯癫形象为约翰的高深莫测,希律王的残酷和血腥找到了借口,博得观众的同情。

参考文献:

[1]Wilde,Oscar.Salome,Dover Publications[M].Inc:New edition,2002.

[2]Showalter,Elaine.The Female Malady:Woman,Madness and English Culture 1830—1980[M].New York:Pan-theon,1985.

[3]Simon,Bernet.Tragic Drama and the Family:Psychoanalytic Studies from Aeschhylus to Bechett[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

[4]Smith-Rosenberg,Carroll.Dis-orderly Conduct Vision of Gender in Victorian America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5]奥斯卡·王尔德.莎乐美/道林·格雷画像[M].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6]福柯.疯癫与文明[M].北京:三联书店,1999.

[7]刘风山.疯癫,反抗的疯癫——解码吉尔曼和普拉斯的疯癫叙事者形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7(4).

[8]许霄羽.《莎乐美》疯癫女性的意象解读——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2(6).

[9]朱萍.中西古典文学中的疯癫形象[J].中国比较文学,2005.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