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2018-01-20 14:52眭婧敏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眭婧敏

摘要: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探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从而明确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化的相关性,让高职生能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语文教学   融合策略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聚了诸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无不凝结着先辈的智慧,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熏陶高职生的情操与品格,使他们自觉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课堂教育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且语文教学本身就侧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人文情怀和品格。为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国家的文化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分析

权威百科全书从两个角度界定了文化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是指人类通过智慧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与物质文化产品;从狭义上来讲,文化单纯地指精神文化产品,如文学、语言、艺术等具有意识形态特质的产品。所谓的传统文化,其不仅在时间上有着历史的痕迹,还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道德风尚,在长时间内影响着社会大众心理与行为。但需要明确的是,传统文化具有双面性,既有糟粕,又有精华,其精华部分是始终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其整体内容上来看,它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本位,坚实自然不息、心怀天下、天人合一的原则,要求每一位炎黄子孙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真诚善良。

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骨髓,是一个国家社会民众的精神支柱。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看,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经济实力、科技力量的较量之外,国家的民族精神、文化素养、文化内涵、文明水平都是综合国力较量的主要内容。人才的能力与素养是我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而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教育背景下实现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切实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我国也专门针对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制定了相关文件,指导两者科学、合理地融合,其中特别强调高校应分学段循序渐进地推进传统文化的融入。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对我国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高职生传统文化素质低、高职教育过分强调职业性的现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语文教育的融合显得十分必要。在现阶段,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高职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很多高职生掌握的人文知识相对较少,读书有较强的功利性,只想掌握一门技术,能够立足社会,以至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拉开了距离。同时,时尚文化、网络文化充斥着大部分高职生的生活,很多高职生为了追赶潮流,自觉地与优秀传统文化拉开了距离,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另外,在高职教育中,教师一直对学生强调教育的职业性,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在课堂教学上也呈现出轻人文、重技能的特点,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大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学科较少,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更是甚少。

语文学科具备的人文属性决定了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中,高职教师应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所要传递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并结合优秀的文化书籍吸取其中的精华,然后再不断地把优秀文化传递给学生。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深刻的内涵被顾炎武学者表述得十分深刻,教师可以基于高职语文教材,将顾炎武学者的思想与教材的诗词歌赋等内容结合起来,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给学生。

三、高職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

1.在课程定位上考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虽然语文是我国文化教育的基础学科,但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语文学科的境地十分尴尬,不仅课时数少,相关专业教师也非常少,甚至有些高职院校都不开设语文课程,即使开设了,一旦其他课程的课时不够时,语文课时就会被占用。由此可以看出,在课程定位中人文素养培养课程较少,所以高职院校应重新审视课程定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析人文素养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意义,并合理分配课程比例,将人文素养培养课程纳入高职课程体系中,从而为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提供契机,不仅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最终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人文教育课程更重视学生思想与精神方面,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专业课程的晦涩、技能与其无法相比,所以在繁重的课业基础上,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学生放松身心。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如借鉴汉字听写、成语大会等活动形式,教师可在校内组织大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利用活动的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向学生普及经典文学作品,展现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的特色,让学生深刻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为学生创造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逐渐意识到自身文化传承的责任。

其次,教师应设置传统文化教学专题,完善知识体系建设。在现阶段,传统文化渗透主要分散在各文章或课文的教学中,知识内容零碎,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系统性地掌握传统文化,更无法形成传统文化思维。为此,教师应全面整合教材,梳理零散的知识点,使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加合理,也让学生有条理地学习传统文化,解析内容的复杂性与理论深刻性,并开展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专题文化讲解活动,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系统性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最后,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文章的诵读,让学生深刻体会汉语的魅力。诵读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常用的方式,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实现语言积累、情感体悟的目的。由于传统文章韵律和谐,在诵读时,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诵读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朗诵或是吟唱,从而体会传统文化的意境美、语言美,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母语的魅力,逐渐养成自觉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习惯。

3.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微信公众号,定期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使学生在浏览手机过程中能够看到相关内容,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节日是文化的载体,很多传统节日的活动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开展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高职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还要重视培养人才的素质与品格。为此,高职院校应努力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杨忠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职实用语文教学的探索实践[J].职业技术,2017,(12).

[2]王莹.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之中的策略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2).

[3]王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6,(9).

[4]张晓.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及语文课程的调研与思考——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

[5]葛雅萍.優秀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J].文学教育(下),2017,(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18CXX006。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浅谈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