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辉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机构;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整体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的与众不同之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各自的特色”的明确要求,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不仅是社会转型、时代变迁过程中国家和民众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对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进行自我诊断,充分挖掘学校内外部优势资源,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激发学校内部改革的动力,依靠科学的研究与思考,加强学校特色化建设,实现学校优质化发展的过程。
一、学校发展现状的自我诊断
四会市周开泉中学成立于1997年7月,由著名的香港同胞周开泉先生捐资建设。学校用地面积2666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691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459名学生。专任教师36人,本科学历33人,大专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91.7%。现有教学楼2幢,20个教室,教辅用房功能场室齐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确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追求与创造善、美的学校精神,以“山水文化,培育新人”为办学理念,秉承“严、勤、实、美”的校训,在教师队伍中倡导以“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座右铭,团结合作、全力进取,老师安教、乐教,学生乐学、好学。
基于学校自身发展现状,学校通过日常记录、问卷调查、民主生活会、撰写诊断报告等形式,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诊断,包括:(1)对学校固有资源的诊断。包括: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2)对各项管理制度的诊断;(3)对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诊断;(4)对校园环境的诊断;(5)对学校社会影响力的诊断。在诊断调研的整个过程中,学校秉持客观实在,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断工作。每一个诊断结果都可能直接影响学校决策,进而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我们深刻感到,确有必要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思考和研究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拓宽学校特色发展路径,以求得学校优质发展。
在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自我诊断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1)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识不足。学校教师对特色学校的创建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对学校特色的创建动力不足,学校多数师生对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了解不多,对“山水”与“人格”、六祖文化理解不够深入大多数教师仅仅立足于教学层面来进行工作。(2)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不足。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不强,对教育的理想信念不强烈,科研意识薄弱,研究能力不足,知识结构老化。(3)校园特色文化氛围不浓,未能彰显本校地域文化优势。(4)学校地方特色课程设置和教材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5)学校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缺乏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思路。
二、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选择
古人云“文而化之”,而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应当是学校教育优先实现的价值取向和历史使命,从而达到教育的“文化育人”的目标。“山水文化、培育新人”是周开泉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终极追求。四会市周开泉中学选择以特色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优质化发展,培养具有山水人格的学生,塑造学生的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进取精神,与人为善,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1. 办学理念与价值追求是立校之本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时间积淀和实践检验。学校首先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以此为办学思想,贯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学校的一切建设发展都以灵魂为导向。特色学校建设应具有清晰的办学理念作为顶层设计,学校管理必须以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学校办学理念应该是明确的、清晰的,得到群体认同和内化的,并能成为教职员工所广为接受和共同分享的价值追求,进而形成学校师生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与理想信念。
周开泉中学确立了“山水文化、培育新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长期发展的顶层设计。为使得全体师生能深入解与思考“山水(六祖)”文化这一办学特色,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所在地域的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主动邀请当地的专家进校宣扬山水(六祖)文化的精髓,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山水之情怀,了解贞山山水、人文历史、六祖文化等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学校采取有计划地组织师生走出校园,探访家乡的美景、地方人文、采集山水人文历史、六祖历史等资料,让全体师生对“根系山水,志存高远,积极进取,勇攀高峰,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精神有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2. 以校本培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更新教师观念,需要教师对“文化强校,山水育人”的办学理念的认同,将山水文化中“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应用于教研、教学工作中。
学校在校本培訓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一方面,学校创设教研平台,为校本培训活动提供载体。包括:(1)自主研修反思;(2)草根化校本培训 ;(3)“一课多研”;(4)课题带动研讨;(5)精品教研组研修;(6)师徒结对;(7)心得共享;(8)名师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信息化环境,全面提高校本培训。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建有多媒体大屏幕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备课室、校园局域网和有线广播网和教学资源库。各种设备均已联通宽带网和教育部远程教育系统,初步构建了集办公、教学、管理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实现了农村初中教育环境现代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应当说,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通过校本培训让教师在“实践+反思”中求提高,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成果。
3. 加强办学理念与特色课程之间的关联度
学校特色课程的构建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基础搭建整个课程框架体系结构。课程体系建设是育人的载体,学校的一切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最终都要依靠课程最为核心来进行输出。周开泉中学“山水育人”办学理念的落地,积极开发具有山水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一方面,从编写校本教材入手,学校积极组织教师采集、整理有关传统山水文化和贞山山水、六祖历史文化的相关历史素材,共同研讨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已初步形成了校本素材。另一方面,从课程设置入手,学校将“山水文化”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建设规划,使之成为课程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从课程宗旨、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等方面着手,作为课程建构指南,使之成为办学理念落地践行endprint
4. 将“山水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学校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哲学思考的过程,首先是对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其次才是办法论的研究。所以,学校要先从办学理念着手,经过剖析、梳理、提炼、融合,凝聚起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并對理念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班级文化、活动文化、团队文化、环境文化、育人文化等进行整合和拓展,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文化生态体系。
周开泉中学在现代化学校建设的进程中,结合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深入挖掘和提炼地方文化之精髓,让校园文化与山水文化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借鉴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物质文化元素,吸取山水文化中精神文化内涵,使得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具有地域山水文化的精神气质,让学生自然感受到当地山水文化的陶冶,学生耳濡目染,吸收山水文化的养料,自觉成为山水文化的参与者、宣传者和建设者,共同创造“醉美贞山山水、最亲贞山人”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力求达到“寓教于景”。
三、 总结与反思
以学校自我诊断来促进学校优质发展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而学校作为“当局者”,即要“走进去”,还要能“走出来”,客观科学地思考和研究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周开泉中学始终围绕“山水文化、培育新人”的办学理念在思考和探索学校管理中的各个方面。除了落实以上几个方面,学校同时开展了以“山水(六祖)”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按照“学生主体、全员参与”的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要求,确定了固定的特色体验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爱我贞山爱我家乡”的情怀。
尽管学校通过自我诊断来促进特色学校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在通往优质化学校建设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困惑。这要求学校管理者具备深刻的“自觉意识”。学校已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一套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后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办学理念深入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建立一套现代化管理制度来保障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这要求学校要用制度去管理,让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师生们的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这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亦是激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重点。
我们坚信,通过学校不断的自我诊断来发现问题和新机遇,在认识变革和实施变革中不断强化学习,唤起学校每个人的责任心,振奋精神,使学校呈现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一个促进生命成长的地方,发扬“山水育人”办学特色,把周开泉中学建设成为成为当地社会中美好事物的萌生地,成为传承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品牌学校,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态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