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高素质的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达到高素质的教育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城镇化进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都迫切需要农村小学教师更快、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因素
1. 教师缺乏专业精神,专业能力提升乏力
一是部分教师长期在农村生活,思想觉悟不高,上进心不强,职业倦怠感明显,无心追求和向往美好的前景,思想上总存在“只求安稳职业,不求美好事业”的想法,有的女教师认为“家庭第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部分教师产生总认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很难再上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以致职业倦怠的心理滋生,进取心不强,工作热情减退等。
二是农村小学学历较低。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的中流砥柱为中青年教师,而这一批中青年教师大多数第一学历是中师毕业。当时的师范主要是培养小学教师,不分专业系列,所学的高难度知识不多,都是以基础为主。
三是学历进修对提升专业能力效果不尽人意。后来有不少的教师通过自考或成人高考取得高一级的学历,但其真正掌握的知识还是有限的。自考或函授边工作边学习,而且多数利用假期学习,短短几天,为了结业,急于求成,虽然取得高一级的学历,但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不尽人意。
四是教师工作负担大,很少精心钻研业务。农村小学教师缺编现象严重,艺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配置严重不足。就以一所镇的中心小学为例,该小学学生1730人,专任教师70人,按小学的师生比例1:21.5计算,该校需要专任教师80人,足欠缺10人。专任教师70人中,音乐教师3人,美术教师1人,体育教师2人,没有信息技术教师,术科教师严重欠缺。同时,教师的工作量也比较大,许多学校的教师每周要承担近20课时,加上实行了新课改之后,教师每天除了要批改作业外,还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备课、钻研教材。另外,上级部门的检查、评比,当地政府、周边部门分派的一些任务,也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担,以致很多教师很难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更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教育投入不平衡,学校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教育的投入不平衡,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一直困扰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尤其突出。虽然国家一直强调,要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广东省也全面开展了教育创强争先创建工作,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较大。
其次,有的学校的管理也制约了教师的成长。有的学校为了管住教师的工作,制订了各种各样的制度,甚至制定了一些生活制度,校外工作制度,约束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自由。有的学校实行严格的“坐班制”,实行刚性管理;有的学校上班用刷卡、视频扫描,致使许多教师身心感到疲惫、压抑,自尊心受到践踏;有的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实行“扣分制”“淘汰制”“家长评分制”等,给教师带来了紧张感,加重了教师的精神负担,加大了领导与教师的矛盾,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事业的发展。
3. 教育教学设施滞后,未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
目前,农村小学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制约,不但人緣配备不足,师资水平低,而且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是设备设施投入后,后续的维护和更新不到位。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学校内在的设施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还相当欠缺。有的学校即使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暂时改善了一部分,但检查评估之后,后续的巩固和提高跟不上,投入的资金没有做到“渐进式”,有些校舍、设备损坏后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补充,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二是教师信息化新技能培训投入不够。有的学校有了教学设备,但由于部分学校的教师年龄偏高,信息化的基本技能比较低,许多教师无法用上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搜索资料、课题研究等活动,上级主管部门不够重视教师信息化新技术的培训,或者培训的投入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
1. 思想引领,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
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因此,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要通过思想引领让广大教师明确,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做到淡泊名利,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要不断总结、反思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作为内驱力;要把学生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戴当作工作的外动力;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光辉职业。同时,还要让教师明确,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教师敬业、乐教的思想,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树立起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精神,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关键要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要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首先要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函授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理论,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第二要立足校本教研。一所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其本身有一定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充分发挥各层次教师的优势,根据本校教师的才能,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如:班主任工作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教研培训、课题研究培训等,实行以老带新,以强扶弱,优势互补。同时,还要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参观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3. 整体规划,完善教师的管理机制
学校是一个制度化的单位。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部分学校虽然制定了很多制度,但许多学校的管理机制存在着管理效能差、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教师队伍机制僵化等状况。有的学校某些管理该要定制度反而不定制度,从而出现管理的漏洞。在这种情况下,当学校发现某些管理有漏洞,要立即补上制度;当某些机制不利于教师的发展时,要坚决给予废止,要多出台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例如:某小学用指纹扫描管理教师的上下班,把教师当作是低素质的公民,这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应建立依靠教师制定好管理机制,学校管理者在建立教师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发挥行政、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增加机制的透明度。
4. 加大投入,改善落后的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之后,还需要学校有良好的“硬件”来支撑。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广东农村侨胞和港澳同胞比较多,他们大多都有家乡观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发动侨胞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学,发动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支持教育。同时。还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逐步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学校要做到勤俭办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学校可以从每个学期的有限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当然,设备设施的硬件配备后,要加强对设备操作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对设备的使用要做好跟踪,及时做好维护和更新,确保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