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启爱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青岛 26611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在我国占卒中的17.1%~55.4%,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个月内病死率>40%,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研究和分析强化控制血压治疗对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
电脑检索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16年3月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年龄及性别不限)。患者脑出血情况符合中国脑出血病防治指南或美国自发性脑出血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或经过颅脑CT/MRI诊断为急性自发性脑出血。
利用电脑检索PubMed,EMBase,CBM,SCIE,CNKI,VIP and WanFang Data,查询有关强化控制血压治疗脑出血的相关文献及相关实验(随机对照RCT和半随机对照实验quasi-RCT)。试验中分为两组标准组和强化组。标准组采用对照指南进行标准降压,强化组采用早期强化控制血压。研究人员认真详细阅读题目,摘要和内容,进行文献筛选。资料进行交叉提取。遇到分歧,多方讨论解决问题。主要提取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资料作者,来源,时间等),研究特征(患者基本情况,治疗干预措施),测量标准(NIHSS评分,24小时血肿体积变化情况,血肿扩大率等)。采用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然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1)NIHSS评分;(2)病死率;(3)24小时血肿扩大率及体积变化情况;(4)24小时周围水肿体积变化情况。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经过治疗后的标准组患者在24h血肿扩大率,血肿体积变化及周围水肿体积变化情况都比强化组高,但在病人死亡率上看,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NIHSS评分结果上看,强化控制血压对神经功能缺损是否有改善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状况比较
全球每年新增200万~300万脑出血患者,其中约1/3的患者在发病早期死亡,而幸存者多数遗留残疾,影响生存质量[2]。脑出血已经成为全世界致残率最高的因素之一。研究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已有方法,可以更好的知道医者的临床工作[3]。在脑出血的这个动态过程中,影响预后和导致早期病情加剧的因素是血肿扩大。在众多因素如:血肿的扩大,年龄,岀血位置及血肿的初始体积中,血肿扩大是医疗工作者唯一可以进行控制和干预的因素。血肿扩大与血压的升高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互相影响。旧的观点认为过度降压会使脑的供血流量减少,导致岀血部位周围缺血半暗带损害。所以不应该强化降压[4]。降压治疗可能会引起脑灌注不足,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5]。但是,powers等研究认为,强化降压不会导致脑的血流量的变化。所以强化降压是可行的。还有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和血肿扩大的关系十分密切,呈正相关;而超早期强化降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血肿后续扩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临床实践有一定应用价值[6]。因此,开展此项研究是必要的。本项研究结果清楚地说明了:强化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出血血肿体积的扩大,水肿体积的增加以及24 h血肿扩大率。但是研究结果也表明了两组患者在NIHSS评分和病死率上的确没有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对21天时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也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因此,强化控制血压对患者的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是否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本项研究设计的范围广泛,病例充足。在研究结果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强化控制血压对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体积,水肿体积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的作用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调查。再者,本系统的研究方法也确实存在其局限性(如原始研究可能存在偏倚)。所以,对这个问题的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更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调查。只有这样才能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
[1] 胡 瑞,张晓云,晏 雪,谢凌云.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07):370-374.
[2] 陈纯波,吕 波.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降压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05):675-677.
[3] 罗紫英,鞠德仁.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09):10-12+17.
[4] 巩法桃,于立萍,田强元,董树刚,朱 莉,刘龙龙,沈象鹏.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26(05):344-346.
[5] 郭 岩,刘 艺,刘彩丽,李 明,王珊珊,孙晓培.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新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06):664-666.
[6] 韩杰林,李耀军,王志威.试析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与血肿扩大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