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薰洗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致麻木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1-20 01:52刘英华刘丽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9期
关键词:麻木硬化下肢

刘英华,刘丽华,肖 丹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

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种局部性反应,下肢动脉硬化病症的发生率呈现为显著上升的趋势,根据临床数据调查表明,下肢动脉硬化病症并发心肌梗死所引发的危险概率最小可提升20%,最高可达到60%,同时脑卒中危险可增加40%,LEAD患者的年病死率为4%~6%,目前的“美国高血压及血脂指南”已将包括下肢动脉疾病在内的外周动脉疾病定义为冠心病等高症[1]。因此,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模式方可有效降低此病症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同时改善下肢动脉硬化病症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下肢动脉硬化病症发展过程中,会对人体的受体元神经、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以及运动神经产生影响,但主要反应仍以感觉神经为主,因此患者常产生疼痛感和麻木感,根据于此,本文以中药熏洗法为主,对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病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临床数据对比(±s)

组别 例数(n) 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身高(cm) 体重(kg)对照组 50 30/20 62.6±8.86 5.12±2.12 162.08±8.52 60.26±8.64治疗组 50 32/18 61.8±7.58 4.82±2.16 164.28±7.94 62.86±9.22

1.2 诊断指标

1.2.1 西医判定标准:

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ICD-10编码:I70.900)。选取依据通过《实用内科学》(第13版)中的内容进行,同时参照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血管早期病变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2006年)结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进行诊断。

1.2.2 诊断依据

①动脉硬化指数的测定:根据国际医学所制定的测量动脉硬化程度指标进行,计算公式为:动脉硬化指数(arteriosclerosis)=[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动脉硬化指数数值越低,则判定为动脉硬化程度越低,出现心脑血管病变的几率就越低。②彩超诊断:对四肢动脉进行判断,同时分析Aorta以及renal artery血流指标,并对狭窄程度进行判定,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以及血管镜检查主要是从动脉腔内直接探测是否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发生,这也是最为客观的方式。③动脉硬化测定设施:对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踝臂指数,并对外周动脉硬化情况进行测定。

1.2.3 中医证候分类指标

下侧肢体麻木,或者下肢出现针样刺痛感,同时有烧灼感以及蚂蚁爬行感。

1.2.4 症状

计分方法主症按症状的无、轻、中、重程度,分别计分0.1.2.3分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严重感知障碍者及凝血功能障碍;有静脉血栓形成;③妊娠期妇女及糖尿病者;④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⑤不能配合完成临床治疗或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动脉硬化一般护理常规,即根据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案:饮食护理针对患者胆固醇及血脂情况进行健康教育,改变饮食方式。生活指导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避风寒之邪。运动指导根据情况合理的安排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④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⑤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刺激。⑥下肢轻度麻木时行肢体功能锻炼,可每日有计划地活动四肢,如行抬腿活动;重度麻木疼痛时卧床休息,做好疼痛护理。护理方案以7日为一周期,连续治疗14日。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则由中药协定方进行。益气活血化瘀方,以黄芪、白术、丹参、红花、桃仁等组方。由本院中药房煎制成300 mL,倒入YZF-2198型蒸汽薰蒸治疗器仪,加水至800 mL,(不超过薰蒸仪内胆最高水位线)插上电源,预热5 min见蒸汽冒出后,调节温度至55℃、65岁及感知功能较弱的患者根据耐受调至45℃左右,时间20 min为宜,调节蒸汽大小。患者双下肢放入薰洗桶内,用浴巾覆盖薰洗桶,使蒸汽不易外泄。随时观察水温询问患者有无过烫等不适,待水温下降至40℃以下时,嘱患者双脚放入药液中,进行局部皮肤擦洗,约10 min。注意观察皮肤情况,薰洗完毕,擦干,协助整理衣裤,取舒适体位。每日两次,每次30 min。7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薰洗后汗多注意保暖,避免受风邪,可适当多饮温水以补充体液。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的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无(0分):无肢体麻木感,属于轻度,判定为2分,偶然出现下肢末端麻木不适感或者轻微痛感,判定为中度,为4分;四肢出现麻木感,同时伴有间歇性痛感,需要服用止痛药物才能有所缓解,判定为重度,为6分。

中医证候效果标准,中医证候改善程度=(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100%。有效:中医临床反应以及常规体征消失,且积分减少程度>95%;好转:中医临床体征有所缓解,积分降低程度超过70%,小于95%;积分减少>30%,同时<70%判定为缓解;中医临床反应无显著反应,判定为无效。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动脉硬化者脑卒中患病率可增加40%,冠心病可增加60%。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针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出现的临床症状,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西医治疗多采用降脂类、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抗凝、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行手术再通重建下肢血管等[2]。以上治疗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费用高,药物副作用大,患者对药物的知识管理不足。

中医认为动脉硬化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指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为心痹,心痹者,脉不通。《灵枢。海论》篇云: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是由实致虚,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痰瘀互结是主要的病理机制[3]。在此病理下,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血液运行不畅,气血虚衰则肌肤经脉失于濡养,麻木不仁皆可此而作。麻木在中医学中也称不仁,是气血失调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气血不达而成[4]。《素问.痹论》指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 ,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不仁。强调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机体,痹阻气血而致麻木[5]。

目前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痰浊”“水湿”“瘀血”不同证候特点。多采用内服中药如疏肝理气,活血通脉的血府逐瘀汤加减等[6],但内服中药对于脾胃虚弱者存在一定的虚损,对于麻木的症状,中医则采用针炙[7],放血等治疗手段,多属侵入性治疗措施,患者痛苦大[8]。中药薰洗疗法是在中医“内外通治”的理论基础上,中药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方,以黄芪、白术、丹参、红花、桃仁等组方,黄芪、白术及丹参补益中气。红花活血通络、散瘀止痛;桃仁破血行瘀。利用药物的渗透作用:(1)中药蒸煮时产生蒸汽,将中药有效成分以离子状态渗透入皮肤,达到治疗的作用[9]。(2)利用皮肤的吸收作用薰洗时皮肤毛孔开放,表皮微循环加快,有利于药物的吸收。(3)蒸汽的温热刺激温热可疏松腠理,活血通络,温经散寒,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10]。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肢体麻木属“脉痹”范畴,“痹”通“闭”乃闭阻不通之意,中药薰洗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且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快速及安全性的特点,最易被大家所接受及推广应用,是临床治疗本病的优选方案之一。

[1]李 欣.益气活血化瘀方早期干预老年无症状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杂志2015,49(6):35-38.

[2]史载祥.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128.

[3]王椿野.基于现代文献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2):92-95.

[4]沈友进.麻木的病因及诊治现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180-1182.

[5]李志平.麻木的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144-146.

[6]张伯礼.中医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34-335.

[7]黄萍萍.针炙治疗肢体麻木的研究进展[J]健康研究2014.34(5):499-503.

[8]刘 华.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偏瘫麻木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炙2006.26(5):337-338.

[9]李 勤.中药薰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J]云南中国中药杂志2010.31(11):73-74.

[10]党丽莉.中药薰洗治疗中风后肢体肿胀麻木129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72.

猜你喜欢
麻木硬化下肢
麻木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浮生一记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无题(2)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