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媛
(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辽宁 丹东 118002)
静脉血栓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达到25%左右[1]。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下肢血液循环减慢,故而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乳腺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而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预防下肢DVT的发生即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行乳腺癌根治术;②预测存活期>3个月;③入组前无下肢DVT史;④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⑤无合并糖尿病、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9.44±8.6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为指导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及遵医使用抗凝药物等。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包括:①术前向患者强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介绍可能诱发DVT的高危因素,对于接受能力差的老年患者反复强调;②事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高血脂、血液高粘的患者要采取相关的预防性措施,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情绪;③正确选择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不吃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同时戒烟,以避免香烟中的尼古丁引起血管痉挛,并注意多饮水;④术后卧床时要多变换体位,抬高患侧下肢20°~30°,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进行膝、踝关节的主被动锻炼,同时多对腿部肌肉进行按摩,有促进提高腓肠肌泵的作用;⑤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温度、色泽以及有无憋胀、疼痛感,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最好是进行床边检查,避免引起栓子脱落而出现肺栓塞:⑥当患者被诊断为DVT后,应绝对卧床并抬高患肢制动,不可对患肢进行按摩,同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及进行相关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检查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②记录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PT为(28.74±2.13)s、TT为(15.06±1.44)s、APTT为(13.10±1.23)s;对照组PT为(29.04±1.26)s、TT为(14.46±1.35)s、APTT为(13.55±1.41)s;两组PT、TT、APT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下肢DVT0例,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下肢DVT5例,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血流减慢、血管内膜损害、血液高凝是诱发DVT的3个主要因素,手术创伤是引起DVT的一大继发因素[2-3]。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下肢活动减少,血流变得滞缓,加上手术、麻醉的影响,术后容易出现下肢DVT形成。术后护理不到位会增加下肢DVT的发生风险。集束化护理在危、急、重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循证依据,能够保证护理措施与临床诊疗同步,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改善患者预后[4]。集束化护理是一项主动的护理措施,较之传统的被动护理,它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虽然手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生存机会,但术后并发下肢DVT仍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下肢DVT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后早期活动、病情观察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无一例发生下肢DVT,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6.7%,说明集束化护理用于乳腺癌下肢DVT的预防是确实可行的。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对预防乳腺癌术后下肢DVT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