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娜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腹型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自身免疫性反应,儿童是腹型过敏性紫癜的高发人群。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消化道出血、瘀斑瘀点,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以期为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指导依据。
1.1 对象:随机将本院收治的128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到观察组(n=64例)和对照组(n=6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30例;年龄2~12岁,平均(5.88±1.62)岁;病程3~20 d,平均(11.58±2.62)d。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31例;年龄2~12岁,平均(5.85±1.60)岁;病程3~20 d,平均(11.55±2.66)d。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有P>0.05。
1.2 方法:观察组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皮肤护理干预。紫癜是此类患者的最主要表现,患儿的臀部、四肢是紫癜的高发部位。因此对于此类患儿,应定期协助患儿翻身,避免发生局部压疮,同时注意保持患儿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并将皮肤护理的重要性详细的讲解给患儿家属。告知患儿及患儿家属,不可搔抓皮疹和挤压皮疹,避免皮肤破溃现象、皮肤感染的发生。若患儿瘙痒症状较重,可适当予以少量止痒药,并向患儿强调在脱皮期间禁止强行剥离皮屑。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患儿的贴身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质地柔软的棉质衣物。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保持床铺的卫生、干燥、清洁、平整,从而避免患儿皮肤的擦伤。②饮食护理干预。食物、药物、细菌、花粉等是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几种常见过敏原。因此,应加强患儿的饮食干预。应根据患儿的病情、爱好、口味、过敏史、既往疾病史,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防止患儿摄入疑似过敏原食物,并注意严格控制海鲜类、辛辣类食物的治疗,摄入的食物应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若患儿存在便血或其他胃肠道反应,应暂时禁食。③胃肠道护理干预。腹痛是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一种常见症状,腹痛性质以阵发性疼痛为主,部分患儿还可表现为血便、黑便等。因此,对于此类患儿,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患儿的面色、体位、表情以及腹痛的部位、腹痛的性质、腹痛的持续时间等。若发现患儿有包块,应将包块的位置、大小记录好,如有必要,及时予以实验室检查和B超检查,从而避免肠道叠的发生。④用药护理干预。对于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患儿,应在患儿使用激素前,将激素治疗的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详细的讲解给患儿家属,告知患儿家属在短时间内应用激素治疗并不会导致很大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每天观察组患儿皮疹症状变化情况,同时注意患儿皮肤及病床的清洁,加强患儿的用药护理及晨间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腹痛消失时间、紫癜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0.16±2.54)d、(15.29±3.29)d;紫癜消失时间分别为(16.62±3.45)d、(22.38±4.16)d;经t检验,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腹痛消失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
腹型过敏性紫癜是高发于儿童的一种免疫性疾病,食物、花粉等是导致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常见发病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内引发毛细血管广泛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皮疹、腹痛、黑便、消化道出血等[2]。研究显示,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腹痛消失时间、紫癜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腹痛、紫癜等症状的消失。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皮肤护理干预,可保证患儿皮肤的整洁与干燥,从而有效防止了压疮及皮肤感染的发生;通过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由于饮食导致病情的加重;通过胃肠道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胃肠道的蠕动,进一步缓解了患儿腹痛症状;通过用药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儿的配合度,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