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亚欧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沈阳 110041)
膀胱癌是泌尿科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大部分为上皮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要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具有容易扩散、病亡率高等特点[1]。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容易对膀胱周围组织乃至器官造成损伤,且切口大,对患者机体损伤大,常伴有并发症发生,失血量多,术后恢复较慢。随着微创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技术已用于治疗膀胱癌患者中。本文对腹腔镜治疗膀胱癌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其临床价值。具体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对本院51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5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0.2±1.6)岁;观察组男17例,女9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1.8±1.9)岁。所纳入患者经过病理活检等检查均符合膀胱癌诊断标准,无其他严重疾病,对于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相关检查,控制血压、血糖、清洁肠道等术前准备。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采取仰卧位,全麻,并保持脚高头低,采用下腹部五孔法,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置入导尿管,游离输尿管,在膀胱直肠凹陷处将盆筋膜切开,游离右侧输精管、精囊,左侧输精管、精囊同样处理方式。切Denonvillier筋膜,此时提起精囊,分离前列腺、直肠前间隙。切开膀胱前腹膜,并游离前臂、侧壁。保持前列腺右侧盆筋膜张力,并切开,左侧同样。结扎且切断双侧膀胱侧韧带、前列腺侧韧带,此时要注意保护勃起神经,暴露尿道,切除膀胱、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并于下腹部切口处取出标本,行尿道改流。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方式,患者仰卧位,臀部下垫一软枕,全身麻醉,于下腹正中做切口,向上至脐部,向下至耻骨联合,进入膀胱前间隙,对膀胱顶部进行游离处理,在髂血管右前方将右侧输尿管游离,一直到近膀胱位,行远端结扎,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置入导尿管。由膀胱顶部中线位置行盆腔腹膜切开,切断膀胱脐韧带,分离腹膜、膀胱,切断后将输精管结扎。沿Denonvillier游离精囊、直肠、前列腺,在前列腺顶端结扎尿道,将精囊、前列腺、输精管、膀胱等完整取出。
1.3 评判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313.5±59.4)min、平均住院时间(14.9±3.7)d、术中出血量(422.8±78.9)mL;对照组依次为(257.3±43.5)min、(19.6±4.1)d、(908.6±280.7)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t=3.866,P=0.0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292,P=0.000),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8.33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随访3~35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8%(1/26),对照组28.0%(7/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1.898,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膀胱癌是发生于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人体常见十大肿瘤中的一种,发病率在生殖系统肿瘤中占首位,50~70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病原因较复杂,不仅有遗传因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2]。目前明确的病因有吸烟、职业接触芳香胺等。患者由于吸烟时间过长,会增加膀胱癌发病率。
以往的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但是在围手术期间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长,增加经济负担。由于手术切口大,腹腔长时间暴露等,使术中出血量较多,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腹腔镜手术治疗膀胱癌患者,由于腹腔镜有放大作用,能够清晰观察到手术部位,术野也更为清晰,使用的操作仪器如超声刀等,能够减小对患者机体损伤,减少出血量[3]。而且是微创技术的应用,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而减少住院时间,减轻其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认为可能是由于手术中,主刀医师操作还不够娴熟,与助手之间的配合度不够高,因为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泌尿科中其他疾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进行长期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流程及技巧培训,相信也是能够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不仅具有安全性,还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