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晓龙(山东省临沂市畜牧站)
符太文(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畜牧局义堂镇兽医站)
2017年以来,山东省临沂市畜牧系统在省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确定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动物疫病防控安全,畜牧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1.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继续将“稳猪禽、促牛羊”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市财政局制定出台秸秆养畜、青贮池建设及保种场补助等扶持政策,加快了草食动物发展的步伐。全市规模奶牛、肉牛、肉羊场分别发展到58家、30家、100家;完成粮改饲面积7.5万亩,2017年新增2.5万亩;新建青贮池容积16.24万立方米,总容积达到91.36万立方米;直接利用农作物秸秆31万亩,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于2017年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2.畜牧业转型升级提档加速。严格按照全市环保突出问题攻坚行动和省局部署要求,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全市依法清理取缔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1323个、专业户9178个,工作完成进度100%。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率达到89%、规模养殖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5.4%、养殖废水处理利用率59.4%。沂水、沂南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称号。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达到94家,畜牧合作组织发展到3355个(其中畜牧专业合作社3100多个)。全市规模养殖场区发展到5800处,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分别达到28家、137家、879家。2017年,全市新创建家庭牧场13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场)50个,改造提升大中型养殖场36处,新增生态环保养殖发酵床面积27.1万平方米。
3.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全市共出动监管人员3.6万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3405家,查处问题126起,立案22起。2017年以来,全市共配合省部级抽检1068批次、市县集中抽检6895批次、县区快速抽检12万批次,总体抽检合格率超过99%。动物检疫申报大厅数量达86处,产地检疫率和检疫数量稳居全省第一。2017年,全市新认证“三品一标”畜产品30个,有效期内的无公害认证企业达到102家。
4.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全市春秋两季H7N9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完成,共投入防控资金4600万元,实现了应免尽免。全市已建设6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14个县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投入运营,110个乡镇已建设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5.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优良地方品种沂蒙黑猪、沂蒙黑山羊、中华蜜蜂、蒙山牛都已建立省级保种场,积极争创中华蜜蜂国家级保护区取得重大进展。新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全市80%以上的规模肉鸡养殖场实现了自动化直立式三层笼养,土地利用率提高2~2.5倍,减少劳动力投入70%以上,用药成本降低60%以上,单只肉鸡年平均利润提高50%以上。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蒙阴县益达兔业积极与国家种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山东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全国率先掌握兔毛前端分梳成纱、后端兔毛服饰加工技术。全市长毛兔存栏达700万只,兔毛产量达5000吨,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蒙阴县成为“世界长毛兔之乡”。加快生物除臭、红泥沼气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生物除臭技术在规模猪场、肉鸡场得到迅速推广,除臭率和抑蝇率达到70%以上。红泥沼气坚固耐用、投资少、使用维护简便,解决了传统沼气池冬季产气不足等问题,目前已在临沭县100余家规模养殖场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6.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组织企业开展“两个体系”(部门监管和行业监管,监管机制控制和风险排查)专题宣传和教育培训,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市畜牧局成立6个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组,全年共排查安全隐患356处,立即整改335处,限期整改21处。全年共争取畜牧项目资金10823.49万元,其中,财政促进金融支持畜牧业创新试点项目共扶持企业70余家、共补贴1080万元。全市政策性保险共参保保费2831.42万元,理赔1204.83万元,保费理赔率达到42.55%,有效规避了养殖风险。目前,畜牧业商业保险的范围已扩展到奶山羊、蛋鸡、水貂、长毛兔、生猪价格指数5个险种。
7.畜牧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全市共整合投入畜牧产业扶贫资金330万元,对口帮包贫困群众447户、871人,工作完成进度100%;通过项目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合作社帮扶、养殖技术培训等方式,帮扶贫困户5531户、15060人,工作完成进度264%。引导培育了兰山亚姆巴乳业、沂南家园兔业、蒙阴益达兔业、沂水白羚乳业等一批畜牧产业扶贫骨干典范企业。
1.以环保突出问题整改落实为抓手,持续推进畜禽养殖业改造提升进程。指导各县区科学修订“三区”划定方案,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范围。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突出问题整改落实,认真开展规模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全覆盖检查工作。加强定期巡查,开展“回头看”活动,督促畜禽规模养殖场落实整改要求。
2.以绿色发展为目标,落实规模养殖场转型升级措施。对规模养殖场进行圈舍标准化改造,配套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臭味消除等现代化设备,建设处理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等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和储粪场、污水储存池。继续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力争2018年年内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0个以上,引导规模养殖场实现品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设施化、粪污无害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
3.持续推动“三退一进”工程开展,提升规模养殖水平。全市力争打造“三退一进”工程示范县2~3个,引导散养户逐步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适养区养殖,实现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鼓励养殖大户(合作社)加强纵向横向联合,扩大规模,吸纳散养户进入养殖基地。
4.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按照“建链、补链、强链”要求,引导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规模提档次。全市力争建设1~2个畜产品加工园区,新创建市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以上。支持金锣集团开展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企业建设工作,全市建设1~2个生猪定点屠宰“撤点并厂”示范县。
5.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选择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提高沂蒙黑猪、沂蒙黑山羊、中华蜜蜂、蒙山牛、沂蒙长毛兔等地方优良品种的开发利用程度,规划建设蜜蜂小镇、长毛兔小镇,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特色畜产品。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华蜜蜂保护区,制定成熟蜜地方标准,研发蜂业保健品,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充分发挥蜂业的农业“增效器”功能。打造山城鹿业、中华蜜蜂园等一批畜牧旅游示范基地,发展畜牧休闲旅游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结合贫困村提升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纳入畜牧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6.加大品牌培育推介力度,凸显畜牧品牌价值。突出做好畜牧品牌与沂蒙元素的结合文章,实施“一牌多品”发展战略,集中打造“生态沂蒙山 优质畜产品”这一特色品牌,形成统一标识,鼓励全市名优特畜产品以双商标模式进入市场,切实改变同类品牌多而杂、小而散的局面。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确保2018年年内新增“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做好品牌推介工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第十六届(2018)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第三十三届(2018)山东畜牧业博览会。
7.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建设,强化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安全的整治,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建立部门齐抓共管长效联动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和界限,做到监管全覆盖、无缝隙。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8.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推广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免疫模式。全面落实防控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养殖场户为主体、防疫员为依托,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推行“县区政府保投入、业务部门保质量、乡镇政府保密度、村委社区保到户、督查评估保效果”的强制免疫新模式,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高效运转、有效处理,确保生物安全。认真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形成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9.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意见》,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行小组成员包县区责任制。将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调度。
10.加强政策支持。落实好国家对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畜禽良种、粮改饲、秸秆青贮、生猪屠宰“撤点并厂”等方面的资金扶持政策。优先保障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用地。对从事畜禽养殖与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单位和个人,享受办理有关许可、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搭建融资担保平台,破解畜牧业融资难题。全面落实养殖环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健全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机制。加快推进价格指数保险的建设,降低农户养殖风险,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