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蔚
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贫血类型[1-3], 两者之间存在相似, 但治疗方法存在差别, 因此鉴别诊断这两种贫血类型十分重要。择取本院收治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各50例开展本次研究, 正文详细内容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难治性贫血患者(难治性贫血组)和5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组)。纳入标准:病情与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知情本次研究内容, 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难治性贫血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27~68岁, 平均年龄(48.78±5.97)岁;病程2~6年, 平均病程(4.11±1.16)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中男29例, 女21例;年龄28~69岁, 平均年龄(48.82±6.94)岁;病程3~7年, 平均病程(4.18±1.2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骨髓形态检验方法:指导两组受检对象取侧卧位, 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穿刺点为髂后上棘, 予以浓度为2.0%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药物起效后,顺着两组患者骨面垂直方向将20 ml注射器垂直刺入骨髓腔,抽取骨髓液0.1~0.2 ml, 制成涂片5~6张并进行瑞吉染色, 在显微镜下对涂片进行观察, 根据骨髓液图片评估骨髓形态检验结果。之后抽取两组受检对象的周围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外周静脉血检验结果, 对患者的巨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进行评估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 骨髓形态检验结果 难治性贫血组中存在红系病态34例(68.00%), 粒系病态39例(78.00%), 粒系巨幼变50例(100.00%), 红系巨幼变47例(94.00%), 淋巴样小巨核49例(98.00%), PAS阳性38例(76.00%)。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中存在红系病态1例(2.00%), 粒系病态4例(8.00%), 粒系巨幼变49例(98.00%), 红系巨幼变49例(98.00%), 淋巴样小巨核4例(8.00%), PAS阳性0例(0)。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红系病态、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及PAS阳性率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粒系巨幼变及红系巨幼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巨幼变红细胞胞体直径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直径为(18.60±3.88)μm, 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直径为 (17.31±2.60)μm, 巨幼变中红细胞直径为 (15.64±3.59)μm。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直径为(23.34±5.71)μm, 巨 幼变早幼红细胞直径为 (21.19±2.24)μm, 巨 幼变中红细胞直径为(15.53±3.48)μm。两组患者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直径、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巨幼变中红细胞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3 外周静脉血检验结果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中存在幼稚粒细胞占50.00%(25/50), 存在幼稚红细胞占40.00%(20/50)。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中存在幼稚粒细胞占48.00%(24/50),存在幼稚红细胞占52.00%(26/50)。两组患者中存在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难治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受到损害而发生的[4];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所致, 临床认为维生素B12偏低以及叶酸含量不足等是导致此种贫血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5]。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相似之处在于红细胞状态、骨髓、外周血细胞变化、病情特征和外周静脉血等方面, 且两种疾病均具有红系细胞巨幼变和粒系细胞巨幼变等特征[6,7], 因此在临床诊断这两种疾病时, 出现误诊的可能性较大。
骨髓形态检验是临床用来诊断血液病和疑难杂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能够使血液病患者的确诊率提高, 还可判断骨髓移植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8-11]。骨髓形态检验通过在显微镜下读片能够对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判断。本文研究数据显示, 难治性贫血组患者的红系病态、粒系病态、淋巴样小巨核及PAS阳性率均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粒系巨幼变及红系巨幼变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巨幼变原始红细胞直径、巨幼变早幼红细胞直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巨幼变中红细胞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存在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髓形态检验相较于外周静脉血检查结果, 诊断准确率更高, 究其原因在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液细胞中具有丰富的染色质, 且主要以幼核老浆为细胞特征, 因此可与难治性贫血进行区分。
总之, 骨髓形态检验能够将难治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这两种贫血类型进行有效区分、鉴别。
[1] 王恒. 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9(9):74.
[2] 孙永华.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探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26-27.
[3] 雷平.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分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34):133-134.
[4] 赵莹.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对比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3):75.
[5] 张兰宁. 骨髓形态学检验在鉴别诊断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15):152-153.
[6] 张冬梅.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对比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28):121.
[7] 吴敏, 李以贵, 聂大年, 等. 骨髓形态差异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 24(3):801-805.
[8] 曾炜.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学不同表现及其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19):21-22.
[9] 许振华.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6):239-240.
[10] 郭丽. 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对比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24):28.
[11] 廖丽娟. 对比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 24(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