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兵 刘桂凌 赵大伟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骨折,踝关节骨折大部分患者为内骨折,需要通过牢固的内固定和准确的解剖复位,将骨折部位充分的复位,防止踝关节早期退变性改变的情况发生[1]。当患者踝关节骨折后会出现踝部疼痛、肿胀,皮下出现淤血、青紫,不能活动踝关节,无法走动,检查时能发现踝关节畸形,内踝或者外踝会出现明显的压痛感,且伴随有骨头摩擦的声音[2]。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为了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对我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现在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治疗的40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3±7.5)岁,其中左侧17例,右侧16例,双侧7例,致伤原因:车祸致伤19例,运动致伤10例,高空坠落致伤6例,重物压上5例,双踝骨折23例,三踝骨折17例,旋后/外旋型有16例,旋后/内收型有6例,旋前/外旋型有10例,旋前/外展型有8例。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CT、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手术时间与致伤时间间隔4~12 d,平均时间(8.1±1.2)d。
1.2 方法:患者采取平卧位,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麻醉生效后,静脉滴注抗生素,防止伤口发生感染,进行常规的踝关节后侧入路,沿着跟腱外侧与腓骨后缘的中心作出切口,切口的长度与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长度为8~15 cm,将皮肤切开,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切开,将腓肠神经以及小隐静脉保护好,将腓骨的长短肌腱露出,将长的肌腱往外侧显露的外踝骨折端牵引,沿着踇长屈肌外缘将其分离到胫骨后侧,将踝关节后侧关囊和后踝完全露出。三踝骨折的患者,需要先将外踝复位,根据Lauge-Hansen分型,进行逆损机制复位,将外踝解剖复位,并进行临时性固定,仔细检查下胫腓联合韧带是否出现损伤。后踝骨折解剖对位,采取1/3的管型钢板和加压钢板将外踝固定,再一次对后踝关节面进行检查,对于累及1/4以上的胫距关节面的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后桡骨远端T型板固定,患者的外踝骨折解剖复位后,改为仰卧位,内踝骨折大部分已经复位,在闭合复位后,采取1~2枚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
1.3 术后处理:在术后采取常规石膏固定踝关节1个月,术后积极给予镇痛和防感染的治疗措施,术后1周可以进行踝关节背伸锻炼,1日3次,每次30 min。术后定期进行复查。
本组患者通过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全部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愈合畸形、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负重行走时间为11~18周,平均(14.1±2.2)周。其中有1例患者的切口浅表在1周后出现了感染,经过换药后,切口完全愈合,其余患者均在Ⅰ期内愈合,没有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最后一次随访时,通过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PAS)的足踝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本组患者评分结果为85~100分,平均91.5分,优21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5.0%。
踝关节是人体称重能力最强的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十分复杂[3]。临床上治疗踝关节骨折通常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入路可以将后外踝骨折处完全显露出来,能在直视下进行骨折的解剖复位,减少了踝关节骨折手术的切口数量,降低了手术的创伤,还弥补了传统入路带来的一些列不足[4]。因腓骨后方的软组织比较厚实,腓骨后方安置外踝骨折钢板,让钢板完全被腓骨长短肌腱的腱鞘后侧包容,使其有更好的软组织覆盖,伤口易于缝合,明显降低了伤口感染的概率[5]。通过后外侧入路放置的腓骨后排钢板的远端螺钉更为牢固,主要是由于钢板需要通过远端腓骨前后较厚的位置,且能安全的穿透两层皮质,无需担心会进入关节腔,其固定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外侧钢板的固定。综上所述,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固定牢固,患者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肖诗梁,邹隆强,蔡幸健,等.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2):238-240.
[2] 王强.按摩复位配合中药熏洗与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对比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4):897-898.
[3] 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98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68-170.
[4] 肖文庆,杜海峡,程立军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J].中医正骨,2012,24(7):48-49.
[5] 季云瀚,马昕,王旭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