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鼻饲反流误吸的作用探讨

2018-03-23 09: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期
关键词:胃管营养液反流

张 鑫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神经内科中的昏迷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颅脑损伤,其意识障碍长久存在,且无法自行进食,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反射减弱和吞咽困难[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神经内科昏迷患者机体呈高分解、高代谢状态,且处于负氮平衡,因此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而为了维持患者机体正常的功能以及电解质平衡,必须通过鼻饲法进行药物和食物输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频繁呕吐、器官切开、胃管放置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在输注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等相关的并发症,对其预后造成严重影响[3]。在本次研究中,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共10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在56~81岁,平均年龄为(68.4±3.7)岁;鼻饲管留置时间16例脑挫裂伤患者,11例颅内出血患者,9例硬膜外血肿患者,8例脑干损伤患者,6例硬膜下血肿患者。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在58~-80岁,平均年龄为(68.6±3.8)岁;16例脑挫裂伤患者,12例颅内出血患者,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8例脑干损伤患者,6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

1.2.1 体位护理。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能够借助重力作用增大反流的阻力,并减少胃部内容物向食道的反流,同时加速胃的排空。每次鼻饲后,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保持该体位至少30 min后再行更换,促使口咽部分泌物不断向咽部聚集,并对患者的吞咽产生刺激作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有效避免由于头部体位过低引发的食物逆流,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在鼻饲后1 h内应禁止为患者进行翻身或叩背,避免吸痰操作,否则可能引发反射性呕吐或反流。

1.2.2 鼻饲方法护理。在鼻饲操作实施前,应对胃管位置进行检查,将患者胃内的残留物进行回抽,只后将50~100 mL的温开水注入,若没有出现腹胀或反流现象即可通过肠内营养泵将营养液持续泵入患者机体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将泵入速度从每小时40~60 mL逐渐增加到80~100 mL。肠内营养泵的使用能够保证流量和流速的科学和易控制,并确保营养液能够缓慢而均匀地进入患者胃肠道当中,同时得到有效吸收,从而防止反流、胃潴留的发生。鼻饲前后每隔3 h对患者的胃液进行1次抽吸,并对其胃潴留量进行监测,一旦胃潴留量超过150 mL,就必须暂停鼻饲,严重者还应给予吗丁啉、胃复安等胃动力药物。在泵入前使用电热的加温器对营养液进行加温,保持温度在33~36 ℃,从而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理特点。

1.2.3 鼻饲管护理。选择弹性好、材质柔软、管径小的聚氨酯胃管或硅胶胃管,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度。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包括湿润口唇、口鼻腔护理,减少被动体位及制动造成的不适,并尽量减少叩背、翻身等操作,否则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或鼻饲管移位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在置管成功后使用3M的丝绸胶布以“工”形进行固定,在胃管穿出鼻孔位置行一标记,确保胃管位置的固定,并有助于换班护理人员在鼻饲前的检查,能够及时掌握胃管是否移位,保证处理的有效和及时。此外,在鼻饲前,通过听诊器或回抽胃液确认胃管的位置,可在常规基础上适当增加置管的长度,即胃管插入深度为65~75 cm,保证胃管侧孔完全进入胃内,从而降低食物的反流率。另一方面,胃管插入较长不容易造成胃管移位或脱出,因此也降低了呛咳、误吸等不良后果的发生风险。

1.3 评价指标:将鼻饲反流、误吸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值>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鼻饲反流、误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鼻饲反流、误吸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误吸和反流是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过程中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轻则引发呼吸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窒息[4]。有研究发现,鼻饲管固定方式、留置长度、鼻饲营养液的剂量、速度、温度等操作都会对患者的咽喉部造成刺激,并损伤其环状括约肌,导致反流或误吸发生[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51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鼻饲反流发生率为1.9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73%,χ2=4.883,P=0.027;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0%,χ2=5.258,P=0.022。

在研究中,通过体位护理、鼻饲方法护理、鼻饲管护理,显著降低了鼻饲反流及误吸的发生风险,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注意的是,昏迷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减慢,且吞咽反射缺失或减弱,而胃管的留置则会导致吞咽反射的进一步降低[6]。但常规的肠内营养液间断推注法可能导致一次鼻饲量超过300 mL,从而引发患者出现肠道功能紊乱、胃潴留、胃排空延迟等不良后果,引发误吸或反流出现[7]。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改变了患者的体位,并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鼻饲干预,并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前瞻性护理意识,并制定出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显著减少了误吸、反流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预防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鼻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张忠梅,李晶,魏文霞,等.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63-64.

[2] 王淑萍.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4-24.

[3] 王建灵,张海燕,郭如,等.昏迷病人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干预策略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3):1888-1892.

[4] 江丽华,吴美莲,邬建蓉,等.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反流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65-66.

[5] 王静.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特重型脑外伤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648-1649.

[6] 孙淑英,孙炝後,张巧玲,等.31例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食物反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12,44(8):691-692.

[7] 鞠贞会,李军鹏,梁君,等.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致胃食管反流病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封3.

猜你喜欢
胃管营养液反流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胃袖状切除术后并发胃食管反流的防治研究进展
食用菌追肥谨记“两适两要”
胃食管反流病腔内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