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云峰
(丹东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0)
近些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乳腺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在MRI、超声检查均可发现。乳腺癌主要发生在乳腺的腺上皮组织,乳腺癌细胞间的连接较为松散,在其脱落后生成的游离癌细胞会随着血液或淋巴液散播全身,引起癌细胞的扩散,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传统保乳根治术与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临床实践依据。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年龄25~50岁,年龄(34.42±2.28)岁;病程1~10年,平均(5.52±1.16)年。观察组年龄25~50岁,年龄(34.46±2.23)岁;病程1~10年,平均(5.50±1.14)年。经t检验,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保乳根治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以乳头作为中心行放射状切口,同时在距离肿瘤边缘1 cm处将肿瘤切除,将切除 组织性冰冻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若显示边缘为阳性,应继续扩大肿瘤的切除范围,一直到病理检查结果阴性。观察组采取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根据肿瘤位置设计切口。对位于乳腺下半部的肿瘤,选择以乳头作为中心行放射状切口;对位于乳腺上半部的肿瘤,选择在与乳晕平行的区域作一弧形切口,在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应再做一平行于腋褶线的弧形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时,应以肿瘤为中心,包括肿瘤周围1 cm的正常乳腺组织,直至胸大肌肌膜。清扫腋窝淋巴结群时,将肋间臂神经包括,同时在腋窝创面留置一个负压引流管,在操作完成后进行加压包扎手术创口。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及淋巴水肿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及观察组的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7.50%(12/32)、18.75%(6/32);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为40.63%(13/32)、9.38%(3/32);经χ2检验,观察组的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及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据统计,每年约有120万乳腺癌患者发病,且近些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其晚期可出现脑、锁骨上淋巴、骨、肝、肺等转移,严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安全[1]。乳腺癌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及早治疗及干预可有效控制癌细胞的转移,降低扩散的风险。临床中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全乳切除术。若患者具有十分强烈的保乳医院,且肿瘤直径在3 cm以下,且手术后乳房形态较好,可实施保乳手术,若患者患侧乳房已经接受放化疗,且切除病灶后仍显示边缘阳性,行再次切除术后仍不能保证边缘为阴性者,应进行全乳切除术[2]。癌细胞无正常细胞的特性,在机体内的游离癌细胞会随着血液或淋巴液扩散至全身。因此在行乳腺手术后还应彻底清扫腋窝下淋巴结,并配合手术后的放化疗,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上肢感觉异常发生率及淋巴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清理癌细胞,且清理时不会对臂丛神经造成损害,从而降低了术后患者上肢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此外,保乳根治术在清扫淋巴结时,需要留置引流管,当病理检查显示边缘为阳性时还需继续讲肿瘤的切除范围扩大,增加了淋巴水肿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与传统保乳根治术相比,采用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患者,能有效减少术后上肢感觉异常及淋巴水肿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1] 陈守华.乳腺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保乳根治术疗效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610-1611.
[2] 宋超.乳房切除并腋淋巴结清扫术与保乳根治术临床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72-2773.
[3] 任洪伟.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J].河北医药,2015,37(16):2466-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