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文 王婷玉 上官志敏 许 飞
输血是临床救治的一项重要手段, 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救治目标。随着临床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 用于临床的血液制品也越来越多, 虽然血型鉴定技术和交叉配血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但交叉配血不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 本研究对本院出现疑难交叉配血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7年25000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试剂与仪器 凝聚胺试剂(珠海贝索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 Diaclon ABO/D 正 反 定 型 卡、ID-Diluent2、IH10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美国伯乐公司);抗人球蛋白检测卡、AUTOVUE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美国强生公司)以及专用保温箱和离心机;ABO、RH(D)标准血清、反定型标准A、B、O红细胞、抗体筛选细胞Ⅰ、Ⅱ、Ⅲ(上海血液生物医药责任公司), 抗人球蛋白抗免疫球蛋白(Ig)G+C3d(上海血液生物医药责任公司)。
1.3 方法 ABO正反定型、RH(D)血型鉴定为微柱凝胶卡式法, 在IH1000全自动分析仪上进行;不规则抗体为玻璃珠微柱卡式法, 在AUTOVUE全自动分析仪上进行;交叉配血用凝聚胺法。所有试验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操作。本院ABO正反定型不符或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导致交叉配血困难的标本送常州市中心血站实验室作抗体鉴定等检测。对25000例患者交叉配血的结果进行统计, 并分析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
2.1 血型 因血型原因造成配血不合15例, 其中ABO抗原减弱3例, 抗A或抗B抗体减弱9例, 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另外3例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2.2 冷抗体或自身抗体 由于冷抗体或自身抗体出现配血不合8例, 其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6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例, 经检查, 多种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抗IgG阳性, 抗-C3d阳性, 血清中检出IgM型或IgG型或IgM+IgG未知特异性抗体及自身抗体。1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经检查, 多种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抗IgG阴性,抗-C3d阴性, 抗体筛选试验阳性, 血清中检出非特异性冷抗体, 患者血清和红细胞悬液反应出现蛋白样凝集。由于一般配血时出现的冷凝集, 多发生在天气较为寒冷的冬季, 37℃水浴加温后凝集可消失, 因此不作统计。
2.3 不规则抗体 因产生不规则抗体出现配血不合22例。鉴定发现IgG抗-E 10例, IgM+IgG抗-E 3例, IgG抗-C 2例,IgG 抗 -c 2 例 , IgG 抗 -e 1 例 , IgM 抗 -M 3 例 , IgM 未知特异性抗体1例。
文献资料表明, 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2], 免疫性因素又可分为血型错误和抗体因素两种。随着全自动血型仪的广泛使用及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为血型鉴定错误的情况已鲜少出现, 血型错误通常发生在除去某些人为因素(试剂不标准, 加错标本, 离心速度不足或过度, 细胞与标准血清比例不当等)的前提下, 某些疾病导致抗原减弱, 未做反定型误定血型, 或抗体效价低(如婴幼儿, 老年人等), 某些药物干扰或正反定型没有同时做等导致血型定型错误。通常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或某些特殊血型(如亚型等)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在本院调查的的45例患者中正反定型不符15例, 其中ABO血型非同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转型期患者12例,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例, 通过正反定型比对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对于一些具有弱抗原的亚型, 如果只做正定型极易被忽略, 通过反定型就能纠正因红细胞抗原性减弱而造成的血型定型错误。因此, 在血型鉴定时一定要同时做正反定型, 并且在反定型中加做O型红细胞,可以起到部分抗体筛选的作用[3]。
抗体因素中的不规则抗体导致的交叉配血不合是我国目前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患者由于妊娠或进行过多次输血, 自身机体产生了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造成配血不合, 还有一些疾病导致患者产生的自身抗体(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也会导致配血不合。非免疫性因素常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等血清蛋白异常的疾病, 或是某些药物、蒸馏水中一些离子干扰等引起。
根据本院45例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发现, 造成本院配血不合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规则抗体的存在, 其中, 以抗-E和抗-M所占比例较高。不规则抗体产生多为Rh系统,大多是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的, 因此在发生交叉配血不合时, 首先应向临床了解患者的既往输血史和妊娠史, 通过复查血型排除人为错误, 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以明确具体存在的是何种抗体,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再次进行交叉配血, 但是由于对献血人员抗原进行鉴定工程太大, 本市中心血站采取的方法是用多个献血人员血液同时与患者标本进行交叉配血, 取其中交叉配血相合或相对凝集较弱者洗涤后给予患者输注。
从分析结果可见, 患者体内存在的高效价的冷凝集素也是造成配血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 少量冷凝集素对交叉配血不合产生的影响可通过放置37℃水浴解决, 但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时, 患者血清中会出现高效价的冷凝集素, 在低温时可以较强地凝集红细胞[4-7]。对于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 本市中心血站的方法亦是采用多个献血人员血液与患者标本同时进行交叉配血, 取相合或相对凝集较弱者洗涤后给予输注[4],并且在输注前要保证血液在室温平衡30 min后再行缓慢输注, 密切观察。
对于本院的交叉配血采用的方法, 作者认为可以进一步完善。凝聚胺法虽然操作简便快速, 适用于急诊患者, 但微柱凝胶法操作更易标准化, 结果更容易判读, 敏感性也高于凝聚胺法, 适用于择期手术和内科患者, 安全性更高。另外,一些国外文献报道中提及的电子交叉配血[8,9], 在每年完成的10万例交叉配血中, 98%是电子交叉配血, 2%需要血清学交叉配血(原因是患者有输血史或者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同种抗体), 经过电子交叉配血后接受输血的患者没有一例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并可减少20%~42%的血液需求。在血站与临床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的实现、在数据的准确录入、血液类型确认、抗体筛选阳性患者的识别、样本需求、计算机确认、风险分析等日益完善的前提下[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献血模式的转变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 国内的大多数医院也将采用此更先进的方法来为临床更好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