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治国,吕聪枝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1]。除了病机的论述外,也表明本方所治疗的主要症状为出血、腹痛和瘕聚。
四物汤中各药物的药证可参考黄煌教授所著《张仲景50味药证》,其中当归主治腹痛,兼治崩漏、疮毒脓血;川芎主治腹痛;地黄主治血证,尤以女子月经出血为多;白芍主治急痛,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2]。如将4味药结合起来,可治疗出血和腹痛。
探讨四物汤的合方和加减方也有助于确定本方的方证。如胶艾汤,为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用于治疗半产、漏下、妊娠下血。临床表现为失血,皮肤黏膜颜色淡,舌淡,面色无华,脉芤或细。如圣愈汤,为四物汤加人参、黄芪而成,见于《兰室密藏》,“诸恶疮,血出多而心烦不安,不得睡眠,亡血故也,以此方主之”,表现为出血后的状态,又有元气虚的症状,故加人参、黄芪。如八珍汤,出自《薛氏医案》,治疗“伤损等证,失血过多,或因克伐气血耗损,恶寒发热,烦躁”,同样有失血症状,同时又有明确的气虚征象。
四物汤也可用于血瘀证,生地黄在古代单方中多用于瘀血证,但本方活血作用较弱,若有瘀血,可加用桃仁、红花。如《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血多有块,色紫稠黏,乃内有瘀血,用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破之”。
出血患者常合并水饮证,需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称为连珠饮,此方为日本汉方家本间枣轩创制的一首名方,用于治疗因贫血引起的眩晕,多伴有血容量增多、浮肿、小便少、头晕、舌胖等症状,故加用苓桂术甘汤。
血虚生风者,本方可加防风、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为当归饮子[3],以皮肤干燥,创面干而无分泌物、瘙痒作为主要指征。还可治疗因过敏引起的瘙痒。
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为温清饮,载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血崩门》,在皮肤科中有较多的应用。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总结了本方的应用要点[4]:①属于本方证者多属慢性或体质性的急性症状发作;②体质倾向以皮肤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干燥如糙纸者居多;③属于皮肤病者,多发丘状湿疹,无分泌物,有枯燥倾向,瘙痒甚,因瘙痒留有出血痕迹;④属黏膜症者,溃疡常反复发作,也有皮肤呈白色者;⑤脉象没有固定特征,一般都不太弱。作为腹证,多于心下和肋下有抵抗,有时于脐下、脐旁出现类似瘀血证的抵抗压痛。
出血如合并寒证,四物汤加艾叶、香附、吴茱萸、黄芪、肉桂、续断,为艾附暖宫丸,患者除了有腹痛、失血征象外,还有畏寒肢冷等症状。
总之,运用本方,应抓住急慢性失血病史和腹痛,合并瘀血、水饮、风邪、热毒、寒证,可随证治之。本方的体质状态应是失血态,皮肤干燥,舌淡,唇白,面色无华或少华,部分患者因遗传因素质皮肤干燥,体质虚弱,面色少华,也可考虑应用四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