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平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103)
慢性胃炎是由于患者由不同病因导致胃部黏膜出现慢性炎症的一种症状、该病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在各种胃病中属于常见且高发的胃病[1],本病在我国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除了工作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都能够引起慢性胃炎。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的压力逐渐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也产生差异,且由于作息时间、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慢性胃炎的临床发病率逐渐上升[2],西医治疗以抑制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为主,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反应,长期食用乙酸药物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黏膜萎缩,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复杂,严重时导致患者发展成胃癌[3]。
中医将慢性胃炎称之“胃脘痛”,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饮食起居,情志内伤,外感六淫等均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水谷、津液、气血运化失常,引起胃的功能失调[4],治疗慢性胃炎通过用中药方法治疗,治病求本,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石国壁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用平陈调胃汤,本方由二陈汤和平胃散加减而成,临床疗效卓著。笔者对2013年~2017年我院门诊慢性胃炎的30例患者,应用平陈调胃汤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慢性胃炎的患者30例,均以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反酸、恶心等症状为主症,符合《中西医结合的慢性胃炎诊治方案》[1]中的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红黑白相间、黏膜皱褶消失、血管显露以及呈现颗粒状或结节样;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片状、条状或点状红斑,出血点,黏膜水肿、渗出及黏膜粗糙不平。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3个月~30年。
1.2 治疗方法:选取门诊患者中慢性胃炎患者,用平陈调胃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苍术6~10 g、厚朴6~10 g、陈皮6~10 g、姜半夏6~10 g、茯苓10~12 g、炙甘草6~10 g、生姜2片、大枣2枚。加减运用:胃脘痛甚者,加乌药10 g、川楝子10 g、香附10 g、延胡索10 g;兼胃阴虚者加北沙参10 g、天花粉10 g、玉竹10 g。合并失眠者加合欢皮15 g;兼肝火犯胃吐酸者加黄连6 g、吴茱萸2 g;或瓦楞子30 g;兼下焦湿重,舌根白腻,加泽泻10 g;兼痰湿凝聚,流窜肢节者加桂枝10 g、当归10 g。每日1剂,水煎服。28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进行观察,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西药物。
1.3 疗效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诊断、疗效和辩证标准》[1],无效:患者在胃镜检查中显示其症状没有改善或是反而加重的;显效:患者的胃病症状基本得到缓解,慢性炎症也基本恢复正常;痊愈:患者的胃病不适症状全部消失。
痊愈20例(66.67%),显效7例(23.33%),无效3例(10.00%),总有效27例(90.00%)。结论 平陈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患者男性,40岁,2014年6月17日初诊。主诉:胃痛8年,加重半年。现病史:患者近8年自觉无明显诱因胃脘疼痛,近半年加重。常于饭后半小时阵发性疼痛显著,时有肩臂疼痛,纳食可,近日稀便,夜寐安和。舌苔薄腻,边尖赤,脉弦细无力。患者无冠心病病史。2014年6月10日胃镜报告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中医诊断:胃脘痛(痰湿内阻)。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治则:燥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平陈调胃汤加减,苍术6 g、陈皮10 g、厚朴6 g、香附10 g、乌药10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茯苓10 g、法半夏12 g、北沙参12 g、白豆蔻6 g、当归10 g、桂枝10 g、炙甘草6 g、大枣20 g、生姜3片;七剂,服用方法:水煎服,第1煎水开后煮15 min取汁,二次水开后煎煮20 min取汁,2次药汁兑匀,分2次口服,每日1剂。服用6剂后胃脘痛大减,肩臂疼痛减轻,加减继服至2个疗程结束后胃脘痛消失,睡眠、大便正常。
按语:石老认为,脾以升为用,胃以降为和,调理脾胃有祛湿、化痰、温胃、清热等治法,使脾气升、胃气降,则中州安;本患者起居失常,致气机紊乱,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停,日久进一步阻滞气机,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阵发胃脘疼痛;日久脾胃运化失职,寒湿内生,寒湿瘀阻经络,故发为肩臂疼痛;大便稀为脾虚之象,舌苔腻为痰湿之征。治以平陈调胃汤为主方燥湿化痰;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元胡理气止痛,加当归、桂枝温通经络;以北沙参补内耗之脾胃气阴,白豆蔻芳香醒脾,化浊开胃。全方标本兼治,痰湿得化,气阴得补,两疗程后诸症悉除。
慢性胃炎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是内科多发的一种常见病,有学者研究表明,慢性胃炎患者的发病影响因素很多,如饮食、环境及菌类失调等因素,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元凶[4]。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大,容易复发。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笔者应用石国壁教授的经验,进行总结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石国璧教授为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指导老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指导老师。曾任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兼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等职,著作颇丰,善于治疗脾胃病,平陈调胃汤是石老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石老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针对慢性胃炎患者根据其病情特点,运用平陈调胃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本次共30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平陈调胃汤加减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显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但本次列入观察的病例例数较少,若能有西药对照、长时间的随访,可使观察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