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琴
摘 要: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紧密联系,高中数学教师如果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基础及其策略。高中数学教师应用本次研究提出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紧密联系,高中数学教师如果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会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狭窄、学生吸收数学知识速度较慢、学生不能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数学问题。以上这些问题均说明学生思维能力不够。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教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从一种数字化的、抽象化的、整体化的思维看待问题,学生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只是学生能够应用这种思维看待问题的一种表现。由此可以看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
1.给予学生思维培养的空间
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我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么还没有提高呢?”这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在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教学,而没有为学生构建一个培养思维的空间。比如有些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长期给学生做封闭式的习题,这让学生形成封闭式的思维,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从现有的已知条件中获得一个数学答案,这种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思维能力就无法得到培养。再比如,部分数学教师看到学生用一个全新的思路看待一个数学问题时,发现学生解题错误,便斥责学生异想天开,不用课本上讲授的解决思路解决问题。这些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用全新的思路看待数学问题就是在培养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师如果此时斥责了学生,学生就可能不再愿意积极培养思维能力。
2.给予学生思维培养的引导
部分数学教师提出,当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端正教学态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思维培养的空间以后,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这些教师要意识到,只有给予合适的引导,高中教师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有一三棱锥,已知它的侧棱、两两垂直,请详尽地描述这一三棱锥的性质。这是一道结果开放型的数学问题,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以后,便会以发散性的思维思考这一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发散能力就得到培养了。
3.给予学生思维培养的素材
高中数学教师要意识到,如果学生仅仅只学习高中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学生的数学视野就会很狭隘,学生就不能从多种角度、更宏观的视野看待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从多种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历史、阅读数学文献,使学生能吸收大量的数学知识。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应用开放题型,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
传统的数学习题存在封闭型强的特点,高中学生在做传统数学习题的时候,会将学习的焦点放在数学问题的答案上。开放题是一种或者条件开放、或者答案开放、或者两者皆开放的习题,高中学生在做这种习题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变化,于是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将焦点放到以多种角度看待数学问题上,这种习题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能力。
2.应用任务项目,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部分高中学生在做数学习题的时候,发现他们不能迅速理解題目给出的条件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就意味着高中学生的逻辑能力水平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应用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这使学生不能从宏观的角度看待数学问题,如果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就能自主归纳已往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使之成为一个数学系统。高中数学教师可应用数学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可应用数学实践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只有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迅速吸收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次研究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基础及其策略。高中数学教师应用本次研究提出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淑莉.我国外语语种的现状与需求分析[J].价值工程,2011(35).
[2]时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成才之路,2011(31).
[3]周燕.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及突破[J].考试周刊,2011(84).
[4]陈付强.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南方论刊,2011(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