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娜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一些国外的教育模式也逐渐地被国内的一些学校重视起来。创课教育将创客思想与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力求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这种新颖的教育模式,将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扩展中小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我国创课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创新性的策略,希望给以后的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的借鉴。
关键词:创课教育;发展现状;构建策略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模式养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为以后的高等教育创造条件。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钻研精神养成的重要阶段,针对中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和特点,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发现创课教育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适合在我国中小学生中推广。
一、我国现阶段创课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自2010年以来,创课教育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迅速发展,除了在高校中,创课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我国现在中小学中的创课教育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软件方面与国外还存在这较大的差距。一些老师并没有彻底进行思想的转变,依旧固守老旧思想。不能充分地利用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这就在源头上进一步阻碍了我国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另一方面,制约我国中小学创课教育发展的是学校的管理思想,虽然现在我国提倡“创课教育”,但是很多学校都误解了“创课教育”的内涵,以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夹杂一些课外资料的讲解就是创课教育。真正的创课教育是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周围的物体,进行创物,提倡分享,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现在中小学的相关教育人员,并没有足够重视这种教育模式,依然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也在进一步影响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对创课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创课教育”便会在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堂上消失。
二、中小学创课教育的内涵
“创课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性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自己动手改造事物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它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系列课程。创课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与实践,这是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素养,但是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生较为缺乏的品质之一。因此本着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创课教育也就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展开了。中小学的创课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创课教育在内涵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高等教育的创课教育以创新科研为目标,力求取得新的科技成就。而中小学的创课教育则是注重“学、研、同”的统一。“学”就是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相应的学习,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知识储备量,为之后的工作奠定基础。“研”则是在“学”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它要求中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探索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所谓的“同”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协同科研能力,增强合作意识,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和思想,合作意识也是未来成功的必备思维。
三、我国中小学创课教育的构建策略
针对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创课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倡采取“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发展模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自我认知、自我鉴定,搭建切实可行的知识框架和网络,将事实进行归纳和研究,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对事物研究保持足够的热情,拥有最好的学习状态,注重与他人进行交流,杜绝“闭门造车”的现象,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达到共赢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身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地促进创课教育的发展,明确创课教育的内涵,在实际学习中不单单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应该纳入考核的内容。学习本身就是开放式的,中小学生对所有的事物都拥有足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每一间教室都作为创课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利用高低不同程度的材料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创课教育以其重视学生创新性和创造性而得到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在实际的创课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刻地领悟到创课教育的深层次内涵,针对现在中小学生的现状,积极地进行思考,提高有关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靜.我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郑桂侠.小学科学课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6(11):152.
[3]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3):3-14.
[4]李永江,王静燕,李擎,等.创课平台在通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6(1):32-33.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