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哮喘中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的临床治疗分析

2018-01-19 11:36刘楠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刘楠

【摘 要】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与超声驱动雾化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哮喘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予氧驱动法雾化吸入,对照组采取超声驱动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为(4.4±1.2)天,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为(7.6±1.4)天;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5±1.0)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4±1.5)天;观察组56例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44例患者治疗有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较超声驱动雾化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起效快、治疗效果好、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治疗费用,能很好地辅助治疗小儿哮喘。

【关键词】氧驱动雾化吸入;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9-0-01

哮喘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小儿哮喘发病率约为2%左右,且其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小儿健康。目前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遗传、呼吸道感染、精神和神经因素、环境、运动、药物和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并无特效疗法,而多采用大剂量的应用止喘、抗炎、抗过敏疗法,但由于此类药物副作用大、患儿依从性差,治疗效果差,病情反复,易复发[1-2]。本研究尝试应用氧驱动雾化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哮喘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全身其他器官及系统疾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疾病时程、病情严重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化痰、止咳、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予布地奈德混悬液(4岁以下1ml,4-6岁1.5ml,7-12岁2ml)、硫酸沙丁胺醇0.25ml加生理盐水至3ml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法,对照组采用超声驱动雾化吸入法。雾化结束后为患儿翻身叩背以助痰液排出。治疗7天后,评价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症状(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1.3 效果评价

治愈: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消失,心率正常,气促<40次/分;

好转: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气促有所缓解;

无效:咳嗽、喘憋、肺部哮鸣音及气促无明显好转。

治愈、好转人数之和与总人数之比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金星运行,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4.4±1.2)天,对照组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7.6±1.4)天;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5±1.0)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4±1.5)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方面指标的明显变化,未述治疗过程中不适。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T细胞等多种细胞共同参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从而直接阻塞气道,引起气流受限而使患儿出现咳嗽、喘憋等表现。因此,治疗小儿哮喘的关键在于逆转气道痉挛,降低气道反应性,减轻和消除气道的炎症反应。

雾化吸入能使高浓度的药物直达患处,迅速缓解症状;此外,雾化时使用的药物剂量小,因此产生的副作用也小,避免了全身用药引起的各种副作用;第三,雾化吸入操作简便,对眼部的刺激性小,因此配合度差的患儿亦可使用,非常适合应用于婴幼儿哮喘的治疗。而临床上常用的雾化吸入方法主要包括氧驱动雾化和超声雾化吸入。本研究中,我们针对这两种雾化吸入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氧驱动雾化吸入法较超声雾化吸入法更能迅速的缓解患儿症状,实现患儿好转的目的,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此外,此方法并无明显不良反应,能适用于小儿哮喘的临床治疗。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3]。

我们考虑氧驱动雾化由于超声雾化的原因可能是:超声雾化吸入时产生的药液雾滴约为5μm,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产生的药液雾滴更大(1-5μm);而且,超声雾化吸入产生的药液雾滴必须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到达末支气管和肺泡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哮喘患儿的呼吸通常较浅,药物并不能到達患处。而氧驱动雾化直接通过高流量的氧流入将药物携带至患处,同时高流量的氧可以迅速缓解患儿的缺氧症状,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江载芳,申昆玲.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120.

邱小英.不同雾化方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41-42.

黄如章,揭文球,胡敏红.三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2007,2(1):56-57.

猜你喜欢
小儿哮喘临床疗效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