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朝辉
摘 要:建筑工程在我国众多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这一技术的有效研究,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混凝土前期、中期施工技术以及后期养护技术地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对实际施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材质的控制
控制水泥的质量
水泥是混凝土必不可少的应用材料,必须对水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控制水泥质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水泥性能的發挥效果,还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水泥材料。在进行水泥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水泥库房的情况进行充分的注意,保持库房的干燥,防止因潮湿出现变质或者性能较低的现象。对水泥进行储存时,需要根据水泥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产厂家,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储存,最大程度地保证水泥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使混凝土能够符合后期的施工标准,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控制骨料的质量
骨料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骨料;一类是天然骨料,后者使用的范围较广。一般来说,为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可以将这两种骨料进行充分发的搅拌,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建筑工程混凝土中骨料的主要成分是砂石,通常情况下,混凝土与砂石的比率为1:1.5,必须充分重视两者的配比量,最大程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砂石用量,使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单一的骨料,也可以将两者相互融合,在适度范围内,容许骨料出现一定量的杂质,只要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即可。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前期施工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又称“三合土”,主要组成原料是水泥、石子、砂子,并不是单一的某种材料。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水和添加剂,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的性能。因此,构成混凝土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不仅对混凝土自身的应力和强度有一定的影响,还会在混凝土浇筑后,影响其与钢筋之间的粘合度,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以工程类型为依据,水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通用型、专用型和特用型。在建筑工程中经常用到的水泥为通用型,这种水泥的应用范围较广,硅酸盐、复合硅酸盐、矿渣硅酸盐等是其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必须严格管理存放混凝土材料的仓库,使混凝土材料存放地点处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同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统一堆放材料,防止因水分或者潮湿使材料出现变质现象,保证材料性能符合规定的标准。
混凝土的配置
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有效的选择之后,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合理比例下,采取合适的方式,将材料进行充分混合。一般来说,建筑工程具有较大的施工量,必须将人工和机械设备相结合,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标准,检验和调配混凝土材料,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并且组建专人团队,对混凝土配比率进行研究,使其符合该施工方案。在材料的配置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材料的特性,通过对比和不断地试验,配置出规定比例的混凝土材料,为建筑工程的后期施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混凝土的搅拌
当混凝土材料实现合理的配置后,开始进行搅拌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投放顺序,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一次性投料,同时根据规定的配比率,对搅拌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搅拌工作的质量。另外,为保证搅拌达到规定的要求,需要以搅拌的混凝土的总量和搅拌斗的规格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搅拌机,必须重视搅拌斗的规格打下,如果规格太小,部分混凝土无法进行搅拌,很容易在斗内出现凝结现象,不仅浪费了材料,还对搅拌的速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最终降低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如果规格太大,在搅拌过程中混凝土的数量会显得不足,增加了施工成本。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中期施工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混凝土热化控制技术
在配置和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逐渐提升,随着热量的不断增加,加快了混凝土内部水分的流失速度,气泡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出现,对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基于这种情况,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需要认真选择水泥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的热化程度,尤其对于矿渣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水热化如表1所示),在与水接触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明显反应,热化的速度较慢,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使其达到最好的热化效果,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得到有效的改善,增加混凝土的凝固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采取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但这种方法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增加施工量的同时耗费了较多的施工成本,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具有关键的作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具有分层、分段、连续的特点。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已经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当中添加水,防止在水化作用下,降低混凝土的粘稠度,降低与钢筋的结合能力。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层混凝土的厚度进行严格细致的把握,在连接上下层混凝土时,对下层混凝土的面积进行判断,使其能够被上层混凝土完全覆盖。同时,需要对混凝土层之间的浇筑间隔进行精准的把控,防止各层之间因距离过小出现凝结的现象,最大程度地保证项目工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当下层混凝土处于初凝时间段内,开始进行上层混凝土的浇筑,避免因时间的紧迫造成混凝土的裂缝现象。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天气状况,当出现恶劣天气时不能进行施工,避免因外界的原因使混凝土中的水分散失,最终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混凝土的裂缝现象,对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最终的施工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横向裂缝是最主要的裂缝,对混凝土的整体强度造成了严重影响,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压实混凝土中出现的裂缝,同时,摊铺车的操作人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平面进行仔细的观察,当出现堆积的时候,及时修正上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确保浇筑面的平整。除此以外,在浇筑过程中,上层混凝土极易对下层混凝土造成挤压,可以采用钢板包埋的方式,使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得到不断地增加,避免堆积现象的产生,提升浇筑的质量。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后期养护技术的应用
当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后期的掩护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对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混凝土表面的承重力大于 1.2MPa 时,人员才可以接近施工地点,未达到这个数值时,人员不得靠近,也不能在该地点上进行其他的工作,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最佳。浇筑工作完成后,后期洒水保养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不免因缺乏水分造成干裂现象的出现。
结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作为重要一环,对提升施工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对混凝土的材质,包括水泥、骨料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混凝土的选择、配置、搅拌等前期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大体积混凝土热化控制技术、混凝土浇筑技术,裂缝处理技术等,同时做好后期的养护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不断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郑州市绿文广场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刁龙.浅谈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