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忆遐
[摘要]近三年通过对粤西三校高职数学师范毕业生的调查,指出高职师范生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矛盾,导致高职师范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困境和挑战,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与社会就业市场需求有一定偏差,高职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鬲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师范类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策略,从课程设置、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加以改革,充分促进高职师范毕业生的就业。
[关键词]高职师范生;人才培养;就业需求;对接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26-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8.21.01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这使得教师职业日益成为令人羡慕的、较具吸引力的职业之一,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近十年来师范类在校生或毕业生的数量都连续创下新高。然而近年来由于公办学校教师岗位缩减,师范生就业竞争也随之加剧,特别是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劣势明显,就业难度进一步凸显,无论是初次就业率还是就业对口率以及薪酬在同层次的毕业生当中处于垫底境地,就业情景极不乐观,可以意料未来几年专科师范生的就业都面临着严峻形势,高职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社会上对高职院校是否还继续培养专科师范生也产生了一定的疑虑,高职院校的师范类专业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范类专业该何去何从?在我国现有的教师培养体制下是我们培养的教师数量过多、供大于求还是另有原因?专科层次的师范生出路在哪?这是摆在每所开设师范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本课题试就粤西地区的高职院校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市场需求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以期找到解决之道,为高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参考,探索出适合本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师范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行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
二、调查概况
为深入了解粤西地区专科数学师范人才的需求特点,实现高职院校师范类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课题组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目的是全面了解粤西地区的三所高职院校近三年来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其就业难的原因。并调查粤西的阳江、湛江和茂名三市就业市场对师范生的需求情况及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要求,根据调查结果来指导高职师范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调整专业人才培養计划,适时调整相关课程,以期培养出就业市场真正需要的优秀教师,破解高职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促进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的良性发展。
三、粤西地区专科师范类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教育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范类专业人才?是我们的高职层次的师范类人才培养过剩还是跟市场的需求相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质量要求到底是怎样的?这是我们课题组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调研得出粤西地区对师范生的人才需求现状主要呈现如下两大特点。
(一)一线数学教师需求量旺盛,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
阳江市、茂名市和湛江市同属广东省粤西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比珠三角地区落后,教师的薪酬水平远低于广东省其他发达地区,难以吸引到高学历人才的稳定就业,撑起本地基础教育重任的最终还是靠安安心心兢兢业业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专科师范毕业生,可以说粤西地区的就业市场对专科师范生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特别近年来民办学校的兴起以及教育培训、教育服务咨询等与教育岗位相关职业的兴起能吸纳大量的教育者,为师范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舞台。以阳江市为例,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开设民办学校33所,民办幼儿园381所,学生共120793人,分别占全市适龄学生、幼儿总人数12%,70%,共占全市在校在园总人数25.4%,需要的教师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而教师的主要来源以专科师范生居多。据调查数据反映,近年来众多的非公办学校和教育机构都因招不到满意的人才面临着发展受阻或停办的危险,特别是2015年10月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后二孩时代的到来,可以预见基础教育教师需求量会空前增高。近三年来粤西地区各县区无论是公办学校或是民办学校都出现教师紧缺的情况,非常欢迎毕业学年的师范生到本地学校顶岗实习,特别是数学专业的师范生需求量更大,以求暂时缓解缺少教师的压力。
(二)对数学师范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高
近三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职数学师范生一毕业就能够考上公办学校的毕业生不足10%,大多数选择到民办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就业,新兴的民办学校是高职数学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基于教育投入考虑,民办学校教师一般身兼数职,除了担任一门主科外加一到两门副科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担任班主任、管理宿舍以及跟车等工作,承担一个半甚至两个教师的工作量。因此用工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希望毕业生能够一专多能,一上岗就能独当一面,多才多艺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比较受欢迎。
四、高职院校师范类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就业需求对接存在的问题
自从2003年来,我国的各种教育办学形式像雨后春笋迅猛发展,为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一些实力比较弱的非公办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已造成这些学校正常发展的瓶颈。与公办学校相比,这些学校在招聘人才的问题上与一些企业遭遇“招工难”的问题一样,也面临着招教师难、留教师难的尴尬境地,往往是望“才”兴叹,招不到满意的教师,不稳定的教师队伍给这些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师范生毕业即待业、就业极不如意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是用工单位报验很难招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人。可以说高职师范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市场存在着尖锐的供需矛盾,这种人才供求不对称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就业市场的混乱。
(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跟社会就业需求有偏差
现阶段社会对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求毕业生不但能具有胜任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能力、应用数学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甚至还要熟悉教育法规和能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通才型、全才型毕业生大受欢迎。而多数高职院校一直沿袭以往的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培养的毕业生是按照传统的公办教师的模式进行,开设的课程没有跟上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所以说培养出的毕业生与就业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培养出的人才不是市场所需要的人才,用工单位只能望才兴叹,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二)实践能力要求与就业需求对接不畅
社会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基于现实的原因,用工单位不愿意再费时费力培训新员工和提供较长的适应期,现阶段的用人单位要求新人一入职就可以独当一面,能够立刻上岗做大工,从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理论教学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自身发展成长和发展能力较低,不能很快胜任工作,不能满足用工单位的要求。
(三)就业对口率低、流失率高,人才培养类型与就业需求对接存在差距
据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信息跟踪数据反映,由于学历低人一等,就业与发展受阻,学生初次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偏低,跨专业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在教育系统内就业的一年流失率比较高,三年内频繁跳槽的学生高达45.5%,多数学生表示从事教育相关工作待遇偏低,发展前景不理想。如某校2014届数学教育毕业生共156人,初次统计就业率是99.2%,98人在教育系统内就业,其中5人在当年考上当地的公办学校工作,12人在公办学校当代课教师,81人在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就业,8人专升本成功,其他50人跨专业就业。一年后再次回访发现变动T作的人高达52人,尤其以在教育系统的人居多,达38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辛苦以及待遇偏低,觉得待遇与工作的辛苦程度不成正比。
五、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对接策略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社会正常现象,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改善人才供需矛盾、实现学校、学生与用工单位的三向互赢是摆在每所院校的一项迫切的任务,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促进院校与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
(一)实现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就业岗位相匹配,若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盲目发展教育,产出的劳动产品会无用武之地,白白浪费社会与教育资源。因此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各高等院校不能关门造车,要密切关注时代新动向,多做调研、调查,多與用工单位联系,主动了解市场需求,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下主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为用工单位度身定做培养合适的人才,实现与就业市场的同步发展。如现在新兴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现代学徒制等办学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培养人才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这种办学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二)加强实训,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
针对现阶段用工单位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课程设置时要加强实训,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保证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一上岗就可以胜任工作,切实保证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在短时间迅速成长起来。数学师范生的实训必须抓好见习与实习关,见习的时间安排不能少于两周,实习时要严格要求学生,选派负责任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全程跟进,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专注投入到教学一线,提高教学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能够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相关的课程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上台试讲、说课、说题的机会,参加讨论交流、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就业指导,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比如引导学生规划职业要将就业需求与自身条件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现在就业的严峻挑战,认清形势,放低姿态,放下自已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心态,摆正位置,勇于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机会。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和就业倾向,先就业,再择业,边就业,边进修,边发展,边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合理进行就业以期顺利就业,为更好的发展空间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魏巍.专科层次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四川师范类专科生的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2]周之良.对当前普通本专科师范生就业难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
[3]聂莹.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就业的现实危机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9).
[4]赵慧君,杨清溪.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形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8).
[5]杨泽乔.解决当前师范生就业难问题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6).
[6]邓秋萍,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透视与对策——以广东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7]任光辉.一般本科院校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0(8).
[8]郭立场,刘晓颖.新形势下师范生就业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4(8).
[9]吴华雄.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透视及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7).
[10]林梅.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单位用人标准分析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12).
[11]黎昌友.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