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8-01-19 05:30胡薇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创新

胡薇

[摘要]新时代下,世界的经济已经全面趋向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和频繁。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人民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对而言还比较低,英语教育水平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其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我国英语教育事业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将探讨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我国英语教师培养的现状以及传统模式下所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期望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我国的英语教育水平。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英语;教师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188-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8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虽然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收获了很多硕大的成果,但是在很多细小的方面上,还是存在的很多问题,其中,我国英语教育尤为显著。英语,作为世界通用性的语言,它在国家对外的文化交流、金融贸易和外交政治上一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对英语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是越来越高,这与现阶段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述

“教师专业化”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它的具体含义:一名教师,他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可以通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逐渐牢牢地掌握住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的进化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建设,并且发展迅速。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迈开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步伐,并在香港回归那一年,正式将“师范教育”改成“教师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理解,至今都未能得到完全的统一。经过对各个国家的不同标准和侧重点进行总结,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点:第一点是专业教育知识的熟练程度、专业制度的成熟程度;第二点是教师职员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和声望以及该职业对人们的吸引力。总的来说,教师的专业性可以直接理解为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高水平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员操守、优秀的个人品质等。

二、现阶段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

根据调查和统计,我国英语教师的组成来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种:来源于各地区师范教育学校的师范生,所学相关的教师专业。第二种:来源于英语专业的专科生或者本科毕业生。第三种: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经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获得教学资质,转行从事教育事业。上述三种来源对应的三种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具有如下。

(一)全科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这个培养模式是指师范生在学校期间,受到学校的全科培养。他们中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会被挑选出来,学校会加强对他们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培养。目前,一个地区的多所师范院校会合力承担起英语教师的培养T作,他们对学生的所有科目都进行培养,以适应学校对不同专业教师的需求。虽然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全科教师对每个专业都有所涉及、知识全面,但是距离上岗授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适应具体专业的教学现状。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是指,综合性大学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或者文理学院的英语专业的专科生,通过认证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在毕业后选择英语教师岗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培养方式。目前阶段,我国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来白这种培养模式。这是对英语教师进行培养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三)其他专业人才的转行换岗。这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师占比并不多,该培养模式下人才换岗从事教育工作后,大多数从事的是专业性不强的教学任课。但是因为一些学校的师资较为贫乏,英语教师相对教师,其他科目的任课教师就担任起了代课任务。这种现象一般在落后地区的乡镇学校出现。虽然这类转岗教师的工作能力并不弱,在教学经验上并不落后,但是其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会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

三、现阶段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状况和问题

(一)教师入职前的专业培训模式较为单一。现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训效率过低,缺乏实际意义,其进行培训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种,包括由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召开的教师培训形式和由师范类院校负责召开的教师培训形式。第一种形式过多注重训练任务和模式,只让教育前辈或者教育专业进行有关理论的讲解。该形式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授课,其泛泛而谈的方式是无法真正提高教師的教学水平的。第二种形式的任务通常是由师范学校的教师来制定的,他们普遍缺少对英语教师真实教学情况的了解,导致其培训内容和内容不符实际,多为简单的专业知识点。因此,该培训形式无法满足目前英语老师教学的需求。总之,目前的培训模式缺乏整体的规划,其内容不符实际、缺少科学性,培训模式只有两种,且内容过于老旧、缺少创新,同时缺少教师与培训组织人员或专家等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二)缺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部分的英语教师缺乏激情,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足,对自己的职员认知不够,心中没有那一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们缺少热情。他们不能清楚地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负责任,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因为没有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培养的活动,导致这种情况不能及时阻止、愈演愈烈,部分教师的思想完全崩塌,并且对周围的教师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从而不断的恶性循环。

(三)缺少在职培训。在如今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教学要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即使是原地踏步,也会变成一种倒退。教师一旦不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就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的新要求。在职期间的培训,就是对教师进行的鞭策,推动他们不断地前行、进步,即便这一切都是被动的。

四、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全面定制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随着我国开始的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这一职业向所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开放,不再有必须是教育专业的硬性需求。因此,原来单一的培养模式必然被多元化取代,也必将刺激教师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必须突出教师教育的优势,所以培训计划不可避免地要被修改。在修订英语教师的培养计划时,要不遗余力的凸显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各项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包括任教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还必须强调他们对新课程改革动态的明确了解和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掌握。

(二)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在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在口语上的训练,杜绝出现开口就哑的专业生;类似“英语周”等活动要坚持开展;鼓励学生参加每周数次的“英语角”口语交流会等。

(三)多开展实习和见习实践。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实践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初。因此,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具体来说,就是构建“课程内+课程外”的多元化教学实践体系,全面培养其的各项教学技能。

(四)科学设立职前培训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高的教师素养的英语老师,这就需要科学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前培训课程。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具体的课程设计应该对考虑以下三点:第一点,加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第二点,关注英语专业素养;第三点,注重教育实践课程。

(五)定期进行职后培训。这近十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其中就包括教师的培训。但是在培训的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培训的相关内容前后也没有联系,属于随意性的选择,再加上教师本身对其的不重视,因此其培训效果不显著。对于英语教师的职后培训,不能再停留在最粗浅的阶段,培训的任务是激发英语教师的原创力、把被動化为主动,在提高教师的激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其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

五、结语

英语教师的培养之路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不停地探究现阶段的培养模式,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式,以便更好地未来的英语教师的培养,从而提高我国整个英语教学的水平。有时候为了避免走过多的歪路,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对英语教师培养的成功案例,从中吸取经验,对我国的英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利华.小学民族英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146-147.

[2]郝文武.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的必然性和科学性[J].教育研究,2014(3):127-131.

[3]吴凡,“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2):33-35,65.

[4]张利华,曹成佳.民族地区高校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11):31-33

[5]曹颖.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训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35-36.

猜你喜欢
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创新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论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