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羡婷
[摘要]“做好自己”理念是当代大学生众多新理念中的一种常见理念。“做好自己”理念具有双重含义,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它是大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形成的。对当代大学生“做好自己”理念的分析,能够引起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并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克服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做好自己”理念;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21-0086-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39 [本刊网址]http://www.hhxh.net
一、“做好自己”理念的含义
“做好白己”理念是一种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理念,它具有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自己想做什么就去做,尽其所能将白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不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具有“做好自己”理念的人总是追求个人完美,努力打造优秀的自己;第二层含义则是指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认为只需管好自己的事就行,对于他人、集体与社会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只看重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幸福作为一切行动的规范,甚至认为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
二、“做好自己”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一)对个人价值认识的影响
新时代下,经济与人才的竞争比以往都来得激烈,大学生也比以往更加渴望实现自身价值,这种迫切想要证明白己的心理增强了其自我意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自我能力。但也使其经常只关注自身发展。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他们更看重的是个人,甚至有的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由此导致大学生思想由原来的大公无私渐渐地转变为自私自利,日益缺乏社会责任感。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不具有社会性且脱离社会关系的人,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我们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且与周围的人相互联系着。每个人都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实现白我价值,且只有先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只有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融人集体并实现白身价值。
(二)对幸福价值取向的影响
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工作环境不一定相同,因此对幸福会有不同的看法,大学生也有自己的特殊看法。“做好自己”理念影响着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幸福价值观,即只看重个人幸福,把自身幸福放在首位,忽視社会幸福,甚至认为个人幸福可以脱离社会幸福。这种幸福价值观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是自私的。对于幸福,马克思认为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密不可分,是互相依存与联系的整体,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个人幸福影响社会幸福。新时代要求新一代青年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亿万中国人共同的梦想,而这一梦想需要拥有一颗无私、博爱的心,能以全社会幸福为己任的新一代青年来实现。因此,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摒弃“做好自己”理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为社会幸福做出努力。
(三)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做好自己”理念强调独立、自主,追求个人完美,但持有强烈该理念的大学生过度强调自我,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必然会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不会得到同学们的喜爱与亲近,会被同学们排挤与孤立,使其人际交往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该理念在大学校园内的出现,也使集体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受到了冲击。有些大学生对于院系里所举办的各种活动,如小到班级召开的班会,大到校级的篮球赛、歌手赛等漠不关心,经常认为参与这些活动会浪费时间,对自身发展毫无意义。在面对一些利益关系时,有些大学生经常把自身利益摆在首位,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甚至有时为了获取自身最大利益而损害他人及集体的利益。以这种极端个人主义的态度与别人相处、立足社会,是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支持,从长远看,不利于其人际交往。
三、“做好自己”理念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
由于当代大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疼爱有加,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给他们一个幸福温馨的成长环境。而且很多父母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一应满足,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还有的父母会帮大学生安排好一切,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成材,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特别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有些父母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习,不应该去参加那些与学习无关的集体活动,甚至认为那些活动浪费时间和毫无意义,他们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从而导致大学生产生“做好自己”理念。该理念使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身的个人利益,缺少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学校教育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经过中国传统的高考制度而进入各大院校的,即使他们到了大学校园,中学时代的教育对其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中学教育的模式经常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出更高成绩而教,学生为了取得更高成绩而学。教师经常要求学生把知识学习放在首位,少去参加那些和学习无关的活动,如校园歌手赛、学生会组织等经常不受中学教师重视,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毫无意义。他们还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管理好白己的学习就行。这使学生产生了“做好自己”理念,甚至到了大学,该理念也仍然伴随着他们,导致大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只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对于集体与社会漠不关心,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三)个人主义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科学的管理模式。但也导致西方一些落后、错误的思想观念传人我国,尤其是个人主义思想,在各大学校园内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较进步的群体,他们能够吸收个人主义思想中进步的一面,但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吸收其先进的一面,还是有些大学生受到了其消极影响。个人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的自由、平等、独立与自我实现,主张自支配、控制自己;它还认为个人利益是最重要的,个人的行为应取决于个人利益的需要,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张牺牲集体利益来维护个人利益。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大学生逐渐产生了“做好自己”理念,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四、“做好自己”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发的思考
(一)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大学生所处的各种环境相结合,如与大学生所在的家庭、社会相结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不良思想与行为会影响着子女;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想,如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在这种形势下,封闭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合理的,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冲破传统校园教育模式,走出校园,密切联系学生家庭与社会,充分发挥校园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动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更大的功效。高校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更应把“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显性教育作用,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发挥其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作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克服“做好白己”理念带来的消极影响,成为一名既有才、义有德的时代新人:
(二)多角度培养大学生责任感
新时代大学生应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人生目标,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国家美好未来与人民幸福做出贡献。然而,很多大学生深受“做好自己”理念的消极影响,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缺乏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加强大学生责任心教育。首先,教师可以以班集体为中心,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联结作用,把学生置于班集体中,对其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其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也能让学生在集体中学到其他人优秀的品质,增强责任感。其次,各种社团和协会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加入社团或协会,不但使大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得到了发展,且社团和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增强其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克服“做好自己”理念中的自私自利倾向。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强大学生责任感。
(三)提高教師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心中,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经常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持有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并更新知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教师应“以生为本”,多和大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由于社会变化而产生的各种新价值理念,如“做好自己”理念,即使学生的价值理念是错误的,也不能马上给予否决和批评,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做好自己”理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应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用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追求影响他们,使他们正确认识该理念,并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应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成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振航.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诠释与再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7):305 - 306.
[2]丁学良.恢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思想的本来面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47-53
[3]许纪霖.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8(6):113-124.
[4]杨明,张伟.个人主义: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J].南京社会科学,2007(4):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