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

2018-01-19 05:30许静静赵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习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

许静静 赵娜

[摘要]青年强则国强。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铸就良好的理想信念,为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首先要客观、详细、透彻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并努力探寻科學的培育方法措施。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学习观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现状,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索提供一定的基础根据。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学习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7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8.21.03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价值观是人们判定是非、好坏、美丑、对错的一种思维或取向,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与态度,决定了人们对世上一切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与抉择。大学生的价值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的价值认知与态度、价值判断与抉择、创造价值能力与行动等的工具性价值以及培育学生的价值信念与信仰、价值情感与意志、价值理想与精神等终极性价值的综合性和基础性教育。

一、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培育意义

学术界认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趋势表现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由理想主义向求真务实转变,与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基本吻合。大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都处在人生活跃度最高阶段,他们在追求自由、平等和张扬个性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多元化的价值观。目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激发和展现大学生个性和内驱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集体意识淡漠的个人主义,以金钱论英雄的拜金主义,在优越环境中滋养出来的享乐主义,过度张扬个性时对传统道德的叛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迎来了人生最大的际遇,同时也面临着最大的人生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问题曾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并把“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在立德树人任务中一再强调。价值观则是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石,价值观培养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知识教育的引领作用。尽管各高校已经在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严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通过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让其在学习、模仿、行动和反思上下功夫,还要融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和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大学生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

目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着手。在理论知识培养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同时,在“三全育人”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大学生从专业课程中获取对专业教师的专业认同和感知,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两种方式。

三、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培育现状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大学生处在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时期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我自己”,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

目前,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课程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教育、主题活动和校园文化三种途径。其一,高校关于价值观教育的课程主要有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课、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开展一系列围绕生命意义的探索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认知、生命态度和生存能力,即能理解生命的共性,义尊重不同生命的个性,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其二,关于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关心关切、渴望探索、迷惘困惑的问题,开展相关主题团日活动、班会、社团活动、实践探索等活动,以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感知、理解、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其三,积极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生价值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践行生命意义的行动。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四、大学生学习观培育现状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依然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青年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身体最健硕的时期,但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却不时看到松散的课堂,懒散的学生。甚至有些学生理所当然地以为,走过了高考的独木桥就到了可以轻松度日的象牙塔,再不用刻苦地学习。尤其是现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让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更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学习意志不坚定,也动摇了刻苦努力求学求知的学习观。

目前各高校在改善大学生学习观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第二,开拓新的学习路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新能力。利用学生现在熟悉且喜欢的现代信息技术,把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到绝大多数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甚至有些高校已研发出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的App,为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个性化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给学习带来巨大的动力,能使学生满怀热情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白主学习能力,钻研能力,提升创新和创造能力;第三,通过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四,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引领学生。课堂是大学生求知求学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教师良好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对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价值教育既对学校整体氛围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幸福指数提升以及学校教职员工精神面貌的改善有着积极影响,义具有匡正教育航向、引领价值走向、提升社会文明等教育本体功能。在“知识主义”绑架的现代教育中,我国大学生价值教育还较弱,除了提高教育重视程度,更需要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有效的、与时俱进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崔振成.价值教育的生命眷顾与伦理庇佑[J].教育理论研究,2018(6):56 -61.

[2]李向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08(5):67 -69.

[3]翟小满,杨宗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机理、过程与路径选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15 -223.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自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涂亚峰,刘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J].江苏高教,2018(6):83 -87.

[6]赵霞,周围.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与教育反思[J].现代教育论丛,2009(4):20 -23.

猜你喜欢
学习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
新环境下高中英语教育观念的重新构建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