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
[摘要]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不同方面调查了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现状,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试学生从整体上认同中国文化。
[关键词]中国文化;认同;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8)21-0037-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21.017 [本刊网址]http://www.hbxh.net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教学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而忽略了汉语文化的输入,其结果是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能够用英语表达英语文化却对中国文化失语(2000,从丛)。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失语是否说明了他们不认同中国文化,或者英语学习会影響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度?对此,学者们进行一系列相关的研究。
任育新( 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不是等同的,学习者对自己的母语文化具有更强烈的认同感。陈新任( 2008)指出,总体说来学生的母语文化认同度高于外语文化认同,但总体分值不高。高一虹等(2008)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在两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发生了消减性变化,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认同变化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任小华(2010)指出英美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文化认同意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刘艳(2016)通过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对我国社会规范的认同度最低。
由于文化认同自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对象的差异性等因素,目前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中国文化认同现状的相关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从不同角度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现状,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英语专业2017级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国文化态度的问卷调查。共48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他们于2017年9月进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英语专业学习,现在正在进行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课程学习,高考英语成绩平均105.1分。
(二)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态度的调查问卷”包括14个项目,内容涉及节日、饮食、价值观、娱乐、建筑艺术、文学、教育以及婚俗等方面。每个项目使用相同的句式,即“与西方的XX相比,我更喜欢中国的XX”。项目后设5个选项,表示对该项目的认程度,即从“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观点”到“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认可度参照李克特量表以1-5标注,即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表示不明确、4同意、5完全同意。
(三)数据收集分析
2018年3月,笔者把48份问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收回有效问卷47份。之后问卷数据输入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求和、均值、分组频次的统计。同时参照高一虹、任小华等对认同度的划分,把问卷中表示“不明确”的3设置为参考值,即得分高于3则为认同中国文化,等于3则表示不确定,低于3则为不认同中国文化。最后笔者随机选取了4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三、结果与讨论
(一)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认同度
问卷中共有14个项目,因此整个问卷的参考分为42(3*14),即得分大于42分的学生是认同中国文化,等于42分则为态度不明确,低于42分则不认同中国文化。
由表1可知,学生在整个问卷的认同得分的均值为46.21,表明学生从总体上认同中国文化。极大值为61,极小值为34,标准差为5.94,说明学生在认同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如表2所示,均值>42的人数为36,占总人数的76.6%,表明大多数受试者认同中国文化。均值= 42的人数为2,占总人数的4.3%,表明只有2名受试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不明确。均值<42的人数为9,占总人数的19.1%,即有9名受试者不认同中国文化。以上数据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认同度高,且认同趋势较为一致,只有不到5%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不明确,而不认同中国文化的人数不足人数的20%。
(二)各个项目认同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各个项目得分均值的极大值为4. 21,极小值为2.64,标准差为0.43,这表明学生对不同项目的认同态度是有差异的。表4中的数据表明,学生对不同项目态度明确,认同的项目包括节日类(1、2)、饮食类(3、4)、价值观(6)、电影(8)、建筑(9)、教育类(10)、文学类(11、12),不认同的项目是为婚俗(5)、歌曲(7)、戏曲(13)、教育(14)。
节日类(1、2)的均值分别为4. 21和3.47,这表明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意义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同时也喜欢参加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相比之下,项目2的均值明显低于项目1,这可以归结为近年来对西方节日的大量宣传,特别是商家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来临之前进行节日促销活动,从而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的机会,不过也仅仅限于一些活动,特别是商场促销活动。
学生对饮食类项目的认可度均值分别为3.77(3)与3.57(4),表明学生认可中餐和茶,这可能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关。因为中国是茶的原产国,其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最为青睐的饮品。同时中餐色香味俱全且种类丰富,不同菜系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人们饮食的需求,这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对于价值观(6),学生认可集体主义(均值为3.51)。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根植于我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农耕活动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必须通过集体协作才能够完成,所以集体主义与团队协作精神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髓之一。
项目7的均值为3.11,仅高于参考值0.11,表明虽然学生认可中国电影,但对英文电影也比较喜欢,这可以归因为我国对西方影视作品的大量引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看英文电影。在访谈中学生捉到“看英文电影后有说英语的冲动”,“能锻炼口语和听力”等。项目9的均值为3. 43,表明和欧式建筑相比,学生认可中式建筑。项目10的均值为3. 40,说明受试学生认为学习中国文化比学习西方文化更能开阔眼界。文学方面( 11、12)即《荷马史诗》与《论语》《圣经》与《道德经》的比较,其均值分别为3. 28与3.34,这表明受试学生认可《论语》与《道德经》,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多年的汉语学习中了解甚至能够背诵《论语》和《道德经》的某些节选或者耳熟能详的名言,而对西方的经典名著几乎一无所知。
在受试学生不认同的项目中,中式教育(14)的认同均值(2.64)最低,表明学生更希望有机会去接受西方教育。在访谈中学生也表现出了对中式教育不得已而受之的无奈态度。中式婚礼的认同均值(5)为2.91,表明学生对西式婚礼的综合认同度高于中式婚礼,这可能受到了近年来我国婚俗的影响,大多数年轻人比较偏好西式婚纱与礼服以及西式婚礼所带来的浪漫气息。项目7的均值为2.77,这显示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偏爱英文歌曲。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听英语歌曲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听力水平。项目13是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比较,从认可度均值来看,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如京剧、黄梅戏等兴趣不高,较偏爱西方的歌剧等。
四、小结
通过对英语专业47名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态度的问卷调查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整体认趋势一致且认同度较高,特别是在节日类、饮食和价值观方面,受试学生的认同度最高,同时受试学生也表达了想接受西式教育的愿望。分析结果也表明只有在英语学习中频繁地接触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充分了解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学生就会认同中国文化,进而会增加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即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任育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的调查与分析[J].外國语言文学,2008(1).
[3]陈新任.全球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与民族认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任小华.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5]高一虹,周燕.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一五所高校基础阶段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2008(6).
[6]刘艳.宁夏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认同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