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

2018-01-19 00:22陈朝晖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习理论

摘 要:行为疗法是建立在学习理论基础上,运用较为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有很多具体治疗方法。现在,行为疗法开始重视认知因素,发展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上,行为疗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有局限性。

关键词:行为疗法;学习理论;认知因素

一、 历史背景

行为疗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它是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分析治疗方法的一个分支行:行为疗法于20世纪50年代同时出现在美国、南非、英国。尽管当时遭到了传统的精神治疗师猛烈地批判,但是,该方法还是幸存下来了。它重点强调行为反射技术的有效性,并认为它能成功地替代传统心理疗法。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这个理论把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与观察学习结合起来了,重视行为疗法中的认知因素,强调改变导致来访者心理紊乱的认知因素。

二、 三大发展领域

1. 经典性条件反射。一些反射行为,如膝盖反射、唾液分泌等即为经典性条件反射,20世纪50年代,Wolpe和Lazaruss及Eyse11ck开始用动物实验中的发现来治疗临床病态恐惧,他们工作的理论基础是HuiIlia的学习理论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这些先驱们强调实验分析和治疗方法的评估。系统脱敏感疗法就是在经典性条件反射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操作性条件反射。Skinne认为,操作性行为是没有可觉察到的外来刺激的反映。例如阅读、写作、驾驶等。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在美国研究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用于精神病患者治疗效果。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基础上,斯金纳形成了关于控制性行为的观点,这些观点的理论假设是:当行为导致一种特殊的结果时,如果缺少某种强化,无论是消极的或是积极的,学习不会产生。他认为,被强化的行为会趋于重复出现。而那些没有被强化的,则趋于消失,他的大多数著作都把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用于社会领域。

3. 行为疗法中的认知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在思维领域取得了合法地位。行为疗法开始强调治疗过程中认知、情绪、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中介调节因索。

三、 治疗过程

1. 治疗目标。行为疗法中目标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该疗法的总目标是创造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这个目标是建立在学习能改善问题行为的假设之上。来访者常常在咨询开始时就规定了具体的目标,治疗过程中又不断地评估、反馈、让治疗双方知道目标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实现。行为疗法强调治疗双方积极的配合,治疗双方通过磋商,得到一个清楚、易理解、双方都认可的可测量的目标。

2. 治疗师的作用和角色。治疗师就像临床医师,他们注意来访者给的线索,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直觉,应用总结、反思、解释等技术。但是,他们与临床医师有两个区别:强调细节和试图得到关于问题行为难度和问题结果的情境信息。

3. 医患关系。临床研究证明,医患关系是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个好的治疗关系能增加来访者接纳治疗的机会。它不仅有利于来访者配合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而且有利于治疗师了解来访者。

四、 治疗技术的运用

1. 松弛疗法及其相关方法。松弛疗法主要是通过全身的肌肉放松,来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疾病,增进健康的一种方法。来访者学了一些基本的放松方法之后,为了达到最大效果,一般每天只要坚持练习20~25分钟就会形成习惯。松弛疗法经常与其他行为技术一起共同使用。

2. 系统脱敏感疗法。这一方法由美国心理學家 J. Wolpe 首创,最初用于治疗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这种疗法主要用于焦虑的回避性反应。它包括:第一,对引起焦虑的刺激进行分析,对造成焦虑的情境从低到高进行划分;其次,配合焦虑层次进行放松训练,循序渐进,有系统地解除焦虑,这样与来访者建立了一种习惯于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系统疗法能有效地用于噩梦、厌食神经过敏、困扰、强迫、口吃和消沉等疾病。

3. 模仿。模仿即为观察学习,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订。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abandura,1925—)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有许多复杂的行为是不可能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作用来简单地加以控制或改变的,必须通过观摩、示范或学习,通过模仿才能获得。具有威望、地位等级的模型较低威望水平的模型易于模仿。

五、 行为疗法的贡献及局限性

1. 行为疗法的贡献。在强调细节和运用系统的治疗技术方面,行为主义者做出了贡献;其次,行为疗法向治疗师提供了一个大范围的治疗技术。因为行为疗法强调行为,治疗师又有很多的行为策略来帮助来访者在行为改变计划中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行为疗法被推广到更广的领域。

2. 行为疗法的局限性。由于行为疗法只注意外显行为反应以及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情境,而忽视了人脑内部的复杂过程,即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的作用。因此,行为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就有着明显的不足。

六、 总结和评价

现在,行为疗法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的认知因数和主观反应已经在行为疗法实践中占有一席之地。人本主义疗法和行为主义疗法已建立联系,特别是,现在人们都强调自我导向方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行为主义包括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影响行为的认知因素。行为疗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基于严格的心理学成果,遵循科学的研究准则,运用学习原理,并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来帮助来访者学习新的行为,破除异常行为,且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估。行为疗法的一个特点是在治疗过程刚开始就制定具体的目标。在治疗方案的设计上,治疗师会采用最适合特定病人的技术和方法。在治疗技术选择上,治疗师有更大范围的选择,如松弛培训、系统脱敏感作用、模仿等。

参考文献:

[1]乐国安.从行为研究到社会改造[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张伯源.心理治疗手册[M].北京:轻工出版社,2000,3.

作者简介:

陈朝晖,讲师,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广播电影电视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理论
基于自我导向学习模式下的职后教育浅析
基于自我导向学习模式下的职后教育浅析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习理论视角下浅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
学习理论对教育的需求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理论及学习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