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8-01-19 20:04郑少晖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

郑少晖

【摘 要】为了创设生态课堂、绿色课堂,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以体现“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合作学习”的方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

现象之一:小组合作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提出中心问题后,学生没有时间独立思考,而匆忙进入小组讨论。对学习小组中出现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自己的意见,更无法听取别人观点中的有效成分,对自己不断完善。这样匆忙的合作非但不能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反而无形中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机会,完全违背小组合作的初衷。例如当教师提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后,教室里便一片嗡嗡声。会出现:一是爱说的使劲说,不说的始终不说。有的组只有一人在发言,其他人默默地听,产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二是各说各的,不听他人说。有的组乱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争吵偏主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现象之二:优差生在小组中地位悬殊。学优生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些合作交流的能力,成为小组中的骨干,能充分张扬个性。学困生处于从属地位或被忽略的地位,小组操作只能看轮不到做,小组汇报只能听轮不到说。本来基础薄弱,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欠缺,这样无形中失去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则,致使这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中的获益还要少。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成为我们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结构合理,互助合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人。但如何使人人都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模拟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来承担,使人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成员结构也应合理搭配,每一小组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并积极发挥主动型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帮助中等偏下的学生梳理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互助合作,形成合力,积极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从而产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合作内容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那些凡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独立学习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了。而要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于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既相似又模糊的问题,自己又决断不下来,希望从他人的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验证,此时安排合作,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效果好。例如,在教学《简单统计表》时,老师让学生看1分钟经过学校车辆的录像,问学生:这一分钟经过了哪些车辆?各有几辆?学生马上要求小组一起合作统计,一人记录一种或两种车辆,这样一来降低了难度,而且“合作”真正建立在个体“需要”之上。

合作的内容可以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因为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各边分别是几厘米长的长方形?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出有哪几对数能组成9。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儿,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意见,每个人都要倾听别人怎么说,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讨论交流就会很踊跃、主动。在小组代表汇报时,教师可以设计插入这么一个问题:“某某同学在交流时他是怎么说的?”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会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激发人人发言的主体意识。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數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特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什么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启发学生必须要以扎扎实实的独立思考学习为基础,只有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个体的学习优势,再进行合作学习,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才能让学生在多样性的独立思维基础上通过交流发展求异思维。

例如研究归一应用题:榨油厂用500千克大豆,榨出豆油67.5千克,2500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路,经讨论形成正归一、反归一、倍比、比例解等多种思路。这样,每个同学既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研究,又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

四、优化评价,激励合作

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教师要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可采取以下策略:①鼓励性评价。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②期望性评价。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③延迟性评价。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学校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3吨,后3个月平均每月节约用水47吨,学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节约用水多少吨?”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时,教师再适时评价肯定他们的集体合作探究的成果。这样教师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可以使学生保持合作的热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体验中,放在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上,有助于学生合作兴趣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提高。

五、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干什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教师应该也应当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放下教师的师道尊严,蹲下来看孩子,坐到学生中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地发现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火花,及时激励,及时反馈。在汇报讨论结果时,师生也可以易位,让学生代表承担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换位到这个学生的小组中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提出的问题,当其他学生解决不了时,再由教师以大朋友的角色来解决。小组学习呼唤新型的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而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