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能大赛对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2018-01-19 13:41冯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考培训

冯琴

摘要:通过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的组织管理与培训,从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角度总结经验,为学校形成一套合理的临床教学体系积累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临床技能大赛;培训;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2-0233-02

一、培訓机制

1.阶段进行培训。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系统梳理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是个人能力的全面锻炼,让学生尽快掌握各式操作的基本流程及适应症、禁忌症。第二阶段是临床阶段,是很重要的培训临床思维能力的阶段,是将各项技能操作融于临床情况的处置培训过程,两两随机配合,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操作,都要互为助手,互相配合,此阶段耗时最长,是非常重要的培训阶段。第三阶段是综合阶段,不仅是对临床综合能力的训练,更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不仅是对原有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更是考验应对临床复杂情况的处置,如爆炸现场、车祸现场、地震现场等的处理。4名队员中应有一位是场上指挥,遇到临床复杂情况时迅速作出判断并安排队员分工抢救,形成合力。上述三个阶段的培训内容并非独立存在,只是侧重不同,许多内容具有良好的序贯性,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心理素质、赛景模拟、临床思维等内容需逐步渗入并贯穿始终。[1]

2.以考代练促培训。教师在完成初级阶段理论讲授和操作示范,进入临床阶段培训的过程中,建立以考代练制,以赛促学,每次上课即为考试,准备考题现场测试,随后点评、分析、示范、纠错、拓展,再练习,直到学生充分掌握该项考点及相关内容。上课过程可以拍成视频,供练习时观看和纠正。

3.技能中心模拟培训与临床实训相结合。大赛一般是在模拟环境下应用模型进行考核,临床技能中心的培训很重要[2][3],但临床实训又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在培训的中后期安排学生到急诊、门诊手术室、抽血处、ICU等科室打磨,一方面临床是开展诊疗思维的极好场所,能锻炼学生现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技能中心不足的补充,可以使用中心没有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真实操作。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熟悉不同厂家不同模型的特点、可操作项目,如手感、软硬度、穿刺部位进针深浅等。

二、考核机制

1.每周组织一次大型综合考核。由总负责人组织,确定考核形式是多站式考核还是赛道式考核,或是两者结合;确定考题组成与数量以及命题难度等。譬如双人考10站,内科2站、外科2站、妇产科2站、儿科2站、眼科1站、皮肤科1站,6分钟/站。赛道2条3大站,20分钟考题。可以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单人到多人、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到临床综合题。随着考核的逐步深入,可以组织临床复杂综合模拟题,应用ECS考核,引入标准化病人。模拟场景营造氛围,综合考核学生观察、判断、决策、协作、应急与抢救能力等。

2.专科小考或多科联考。定期组织内外妇儿急护专科小考,可以是专题考,也可以是联合考,组织命题、安排考核。通过各式考核,帮助老师熟悉每位学生的特点,如知识掌握的全面性、配合的默契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紧急情况的反应、急躁情绪的控制、心理抗压能力、场上指挥能力等,利于学生选拔与因材施教。

3.自行测试。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考代练的方式自行消化练习。通常是学生自身认为不足,或配合不顺,需要加强的,可以是临床知识点考试,可以是专业词汇考试,也可以是操作考试等。是学生自我琢磨消化提高的好方式。通过综合考核与专科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等多方式考核,学生能力不断提高,老师教学不断改进,教学相长,为学校形成一套合理的临床教学体系积累宝贵的经验。(1)考前命题制。出题很关键,出题前可对历届考题进行分析借鉴,出题内容可以涵盖多个考点,检验学生各方面能力,出题好坏影响培训效果与效率。(2)考后点评制。无论何种考核都应进行点评,这是学生诊疗思维的梳理与培训过程,是学生操作过程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学习掌握与提高的过程,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过程。点评过后学生立即改正并强化练习,确保逐项掌握。(3)跟赛制。教师及陪练学生一同跟赛,赛前帮助参赛学生调整心理状态,熟悉赛程赛制,知会应赛技巧,陪练学生跟赛,拍摄比赛视频,学习提高。(4)赛后总结归纳。赛后及时组织老师和学生,汇总赛题并分析、研讨,整理视频、总结比赛经验及教训、积累宝贵资料。一方面为下届技能大赛提供参考,储备资料,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促进示范中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素材和依据。

三、思考

1.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沟通能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是未来的临床医生,不是简单的技能操作手,不能仅局限在得出疾病诊断与展开治疗,他们将来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病人,需要关注病人需求与满足病人情感,是全程性的温馨治疗,而不是单向的纯粹的治疗。因而人文关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1]训练学生在操作前进行必要性的沟通讲解、操作中关注病人的感受与反应以及操作后注意事项的交代与观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力。通过各式临床场景题的考核,锻炼学生强大的心理,及时进入角色,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做出判断并进行处理,避免贻误抢救时机的发生,对于培养学生临床决策力是很好的机会。

3.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许多临床操作都不是独立完成的,配合默契往往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操作成功率。临床复杂情况的处置,离不开团结协作,具有指挥力的学生可以对场面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抢救先后顺序并合理安排其他学生分工负责各个事项。在不断的模拟考核中提高团队作战力。

4.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及研发能力。通过在模型上的反复练习、各式考核,锻炼学生对环境、模型、对手等的观察,提升观察力,同时也在观察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鼓励自主设计新模型或改良已有模型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条件成熟的还可申请专利。

5.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力。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系统地、完整地、正确地被消化吸收,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总结概括的能力,找出个人及他人弱项、差距、问题,及时改正,查遗补漏,反馈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6.提高教师的临床诊断、处理能力。以考代练制,考验教师出题能力,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了解疾病在病人身上的各种表现,及时做出诊断及排除鉴别诊断的能力。教师的临床诊疗能力在考核学生中得到提高。

7.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为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教师需不断思考与改进,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考核形式,创新教学体系,开展各种培训制、考核制、点评制,特别是培训制中分阶段逐步提升,考核制中模拟实景,松紧结合,难易有度,以赛促教,有利于创新型教学人才培养。

8.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可以借助网络上电子书籍、操作视频、医学图片、动画、案例分析等资源,将大数据分析反馈运用于教学中。

四、结语

我校每年参与培训的教师,涉及17个教研室,近100名教师,选拔的学生加上往届陪练学生不超过30名,这一数字相对于我校临床医学的招生规模实在是微乎其微,教师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学生的参与度,培训面窄,受益率低。且训练过程中消耗了许多模型和耗材,这极少数学生占用了极大量的教学资源。在医学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若想让在校所有学生一同享有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得到公平公正的训练,势必成百倍地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学成本,可行性低。医学教育应该是精英化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目前还存在诸多观点,希望国家在高等医学教育方面,立足国情,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总体布局,科学分配,分层次培养医学人才,更好地满足国家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杰州,罗敏洁.临床技能中心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23-24.

[2]杨绵华,何萍.围绕医学教育国际标准 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