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过去我国为了能控制人口的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多数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再加上近年来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部分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较弱,长大后也离不开父母,过于依赖父母。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十分重要,小学生的自理自立得到提高不仅让家长的负担得到减轻,对其今后的生活也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进行了探究,望能让小学生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培养
一、 前言
在科技、经济、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不进步、没有自理自立能力的人随时都有可能会被社会淘汰。但是,自理自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从小培养才可。自理自立的培养除了来自于父母,还来自于学校,而小学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是小学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笔者将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二、 从家庭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一) 培养小学生独自上学的能力
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其生活方式与学习的环境有了一定的变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熟悉上学的路线,再加上现在交通业的发展,小学生过马路存在安全隐患,家长应该接送孩子上学。但是,孩子上五、六年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对上学路线也熟悉了,家长可以教育孩子,指导孩子如何过马路,并嘱咐孩子上学注意安全,让孩子逐渐能自己去上学,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二) 培养小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不同情况,家长可以根据生活中发生的各类事情对孩子进行教育,交给孩子生活中的技巧与技能。如:家长在做家务时,可以叫孩子帮忙,教孩子自己洗衣服、洗碗、叠被子等,并给孩子鼓励,增加其自信心;当孩子在生活中把别人的东西不小心弄坏时,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是教育孩子如何做,才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情况,少些指责与批评,否则适得其反。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并能积累孩子的生活经验,能独自面对生活中一些类似事件,培养起自理自立能力。
(三) 培养小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小学生除了在生活上依賴父母,在学习上很多时候也过于依赖父母,要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并不简单,需要家长来监督。如:当学生回家后家长要询问其作业是否完成,若是孩子的惰性较强,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回家要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或是做其他的事情;并监督孩子作业不能马虎,写作业时不能分心,尤其是数学作业,由于数学计算中只要有一点差错,得出的答案便是错的,因此不能有半点马虎,要认真对待,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当孩子完成作业后,要给家长检查,家长检查完后,若是觉得其完成的质量较高可以给予其奖励,若是完成的质量不高,可给予其相应的惩罚,如不给看电视、不给玩游戏等。当然,家长应给小学生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让其认真写作业,还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使记忆力得到增强,且学习的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同时,家长还要严格对待小学生,在完成作业这一块上,能养成积极、主动、独立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三、 从学校出发,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一) 利用课堂教学,激励学生自理自立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如此,如果每次遇到突发事件都有老师或者是家长帮解决,这将导致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变弱。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可以让其受用一生,而在教学中培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文中很多时候除了科学知识外,还教给学生许多做人的道理,例如自理自立、感恩、帮助他人等。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课本知识做拓展,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尝试,在家中可以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浇花等。教师除了在语言上给予小学生肯定,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奖励,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次评定,根据学生的计划,以及实施情况,给优秀的小学生奖励小红花,同时还可带动其他学生,培养其自理自立能力。在数学课上,老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后,给学生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以此来激励学生自理自立。
(二) 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
坚强的意志与自理自立能力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成为生活中的佼佼者,其自理自立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而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知识的引导者,除了授予其知识以外,还应当要培养其自理自立能力。当小学生在学习上陷入学习困境时,老师要积极给学生指导;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教学生如何战胜困难,当遇到类似的困难或是更难以应付的事件时,其才能意志坚定的顽强拼搏。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予其教导外,还要抓住小学生的好胜心强的心理状态,好动、好奇心强等特征,利用课内外实践活动来对其进行培养。
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讲故事比赛”、“数学知识竞赛”、“作业评比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给获胜的小学生公开表扬,并给予其小红花奖励。设计的这类活动,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课堂上的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还可提高小学生的胆量与表达能力,并且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夏令营活动”等课外郊游活动,“拔河比赛”等体育活动等,“夏令营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父母的依赖降低,能让学生独自生活,锻炼其自理自立能力;并通过“体育比赛”等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这种竞赛类型的活动最能体现学生团结合作的意志力,让获胜的小学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让失败的小学生获得教训,并能引发其思考,增强胜利的信心,培养其不怕失败的理念。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每个成功人士的自理自立能力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后天长期培养而成的,因此,为了能提高小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对于小学生的培养除了家长以外,小学教师也应当重视。家长与教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让小学生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积极应对,这样才能让其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盛慧.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3):14.
[2]莫美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J].学子月刊,2013(07):111.
作者简介:李元云,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中南大学第二附属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