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三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传授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不再被动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素质,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能够增强全体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关键词:初三;体育教学;积极性
一、 前言
初三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体育教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和体育知识,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開展体育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表现自我,积极展示出运动技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二、 当前初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以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愿意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渐渐地对体育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导致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比较差,势必会影响到体育成绩,无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体育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难以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不能深入理解体育知识,没有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体育课堂上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没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导致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厌烦的心理,感觉体育教学沉闷乏味,这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以下文章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改变这一现状。
三、 初三体育教育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1.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竞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初三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多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参加体育竞赛,积极展示出自己的运动技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不再感觉体育教学枯燥乏味。如:学习田径运动技能时,体育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四百米接力竞赛,使学生热情高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投入到体育竞赛中,既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又增强学生学习田径运动项目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厌倦感,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接力的技巧和跑步技能,还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2.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初三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际情况,开展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逐步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针对性地传授体育技能,对于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体育运动的难度,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使学生轻松完成,渐渐地学生有自信心学习体育运动项目,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到体育教学中,乐于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要适当增强体育运动的难度,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驱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进而加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逐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3. 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
要想解决初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转变灌输式的传授方式,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成绩、身体素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鼓励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便于合作学习小组快速学会体育运动技巧,充分体现出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学习排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两两一组,相互合作练习传球,深入落实合作学习的教学法,使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能掌握传球的技能,渐渐地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精神,有效提高合作学习小组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充分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初三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体育竞赛,也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结合学生的身体差异,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又使全体学生快速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蝶.初三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02):23-26.
[2]耿秀芳.初三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黄世龙,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市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