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和海的书信》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有关“知音”的童话,它以书信的形式,写出了山和海互相景仰的事实,山仰慕海,海仰慕山,惺惺相惜,表達了朋友之间的情感。不论是山给海的来信,还是海写给山的回信,写法上非常相似,都透露出这样的思想:只有全面地关注对方,真心地喜欢和欣赏对方,才能遇到真正的“知音”。以下是我对本文的教学设计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山和海的书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的山和海是怎样的呢?说说自己的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说——巍峨的高山与辽阔的大海。那么,山和海他们在对方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看看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 检查预习,读词:
身影 晶莹 模样 拜访
巍然屹立 不屈不挠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谁会读?
(节奏快,读准就过)
(重点指导:后鼻音的读法)——读完后,齐读2遍
3. 回归问题:你发现课文与我们之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吗?预设:生1:这篇课文的体裁是书信,而且是由两封信组成;
评:(你可真会读书,这两封信呀,一封是山给海写的信,另一封则是海写给山的回信)。
师:读完了文章,你知道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吗?
(根据学生回答补充)重点:(1) 两封信分别划分段落
(2) 书信开头的问候语也是一段
师追问:那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呢?
(这篇课文是他们在信中互相述说对方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并希望能够成为好朋友。)
三、 精读文本,重点品析
研讨学习第一封信
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山写给海的书信,看看在山的心目中,海是什么样的?请大家默读第一封信,并圈画出有关语句。
1.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2. 交流发言:
预设:A:生顺着第2~3自然段来说——
师评:海在山心中,有这么多样子,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大海是变化多端的(师相机板书:变化多端)
B:生只说第3自然段的时候
师:文章中有一个词可以告诉我们,海在山心中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是哪一个呢?(师相机板书:变化多端)
过渡:同学们都很会读书,刚刚我们找到的就是“海”在“山”心目中的形象,而第3自然段则具体描写了“海在不同时候,令人喜爱的模样”,赶快读一读,看看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大海吧!(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样子,说感受,读出来。
预设:晴空万里时,大海有什么特点?(温柔)从文中哪里可以感受到大海的温柔?(生自由谈)——读出你的感受
师评价:引导语气语调平缓
你打破了大海的宁静,谁再来试试;
这时的大海还不够平静,有着小小的波浪,谁能帮帮他;
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宁静的大海,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师:想象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这晴空万里时的大海边,你此时最想做什么?(生自由答:游泳、逐浪、捡贝壳……)
师评:游泳 那一定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真舒服!
逐浪 这可真有意思,大海就像一个大姐姐在陪我们玩耍
捡贝壳 大海她可真是慷慨大方啊,就像我们的好朋友
……(老师的评价要将此时的大海不断向母性的方向靠拢)
你们喜欢这片温柔的大海吗?(喜欢)
谁能把你的喜欢带进去,读出来(PPT出现这句话,变红)
月亮升起时——
月亮升起时,这时的大海又是什么模样呢?谁能用朗读给我们描述此时的大海。
评价要点:美静 神秘
生读评价层次:
1. 读音正确,但是不够美
2. 从你的朗读中,我怎么感觉像是在白天,你打破了这宁静的月夜:
师:在月光与繁星照耀下的大海,会是怎样的呢?
——直接指明女生读
评价:我仿佛看到月亮升起后,淡淡的月光笼罩着这片波光粼粼的大海,看上去迷迷蒙蒙的,就好像有些小精灵在那儿说着悄悄话。
(师可范读,将语调降下来)
过渡:在任何时候,大海给山的印象都是美好的,她的美是那么变化多端,令人喜爱啊。难怪山会被她吸引,请同学们和高山一起来盛情赞美大海吧!(生感情齐读)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忍不住想和高山一起来赞美大海,老师来读每个分句的前半句,大家来接读后半句,可以吗?(师生合作感情齐读)提高点难度,你们还能读吗?(去字合作读)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高山怎么对大海了解的这么清楚呢?
1. 天天关注,很喜欢
(只有对自己喜欢的人,才愿意深入了解)
2. 小河与燕子的述说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齐读第三句)
最后呀,高山还送了大海一颗珍贵的绿宝石。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因为绿宝石是高山最宝贵的东西)
四、 拓展迁移,写法指导
山眼中的海,总是值得关注的,不管什么情形,都是美丽的。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大海写的这般美丽动人的呢?
(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师:在作者的笔下,大海是如此的富有魅力,现在请你想一想,大海在其他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PPT出示不同时候的大海,生选择一幅,仿写补充句子)
五、 过渡总结
接到山的来信,海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下课!)
作者简介:
刘一周,专技十二级,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