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根据新课标对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的这一要求,我在教学设计中尝试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读,步步递进地去深入理解和领会。特别是抓住文中洪水不断上涨的三个阶段所对应老汉每个举动的重点语句,感受他在危急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激发;感动;生命赞歌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咆哮”“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8个词语。
2. 升华情感,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朗读,以期加强语感提升。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用心去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精神,理解课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难点:领悟题目蕴含的深意。
教学的流程:
一、 激活已知,深情导入
1. 孩子们,我们知道的桥都是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中山铁桥;但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之桥、生命之桥、友谊之桥。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六课.(板书课题 16.桥)老师检查一下,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吗?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跌跌撞撞(学生开火车朗读)
2. 初读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可怕的洪水,汹涌而来,来势凶猛……)洪水到底有多可怕,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洪水的视频。(洪水肆虐的情景,倾听洪水的声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想到了什么?
3. 如果你身边发生这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2~3名学生回答后,引出课文中老汉的反应)
4. (课件)自学提示:(1)请用“”勾出老汉遇到洪水时的反应,你感受到他是什么样的人呢?旁批出来。(2)熟读课文,请用“——”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旁批做出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因势利导地提到学生平时可以观察到的中山桥,师生间瞬间通过桥梁拉近彼此距离,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的心态、怀着浓厚的兴趣,步入新课程的学习当中。通过欣赏洪水的视频,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进一步去体验洪水的肆虐,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有效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 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 这场洪水究竟有多么可怕呢?请将你找到的有关描写洪水的语句和同桌读一读,然后两人进行讨论。
2. 朗读完的同学汇报:师:同学们有关描写洪水的语句找得都很准确,但是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我们能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不能)请自由练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场洪水有多么可怕。
3. (展示课件):(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从山谷里狂奔而来的受惊野马,势不可当(特别强调势不可当的“当”的字形和字音)。(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3)死亡在肆虐的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选择一句你觉得读得最好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听。(教师结合情景指导朗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5. 从前面五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一步步地——逼近。此时此刻,村民们将会怎么办呢?(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乐读、爱读、置身于情景中读,感受洪水上涨的危情,引出村民的惊慌失措,为后文的老汉泰然自若的形象对比做好铺垫。教学时,注重學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情景中阅读,在探究中阅读,在体验中交流,让学生的思绪在文本世界里自由驰骋。
三、 聚焦老汉,体会党员形象
1. 同学们,此时的情况变得非常危急。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村民惊慌失措、惊恐不安!在这危急关头,什么人出现了?(老汉)谁是课文中的老汉呢?(学生汇报)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 师:在来势汹汹、势不可当的洪水面前,在不知所措的村民眼里,老汉像?生:一座山。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稳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3. 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话?(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4. 在这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什么命令?
答:“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从中体现老汉的什么精神品质?生:说明老汉以身作则、牢记使命,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舍己为人、先人后己、人民利益至上)师: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在洪水面前,老汉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一名基层党员,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沉稳指挥村民逃生,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他就像一座山。
设计意图: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现场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升华和思想启迪,同时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拓展文本,升华情感
1. 学完这课,你觉得这是座什么桥?首先它是一座木桥,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的生死桥、生命桥、救命桥、希望桥……
2.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或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以及自己亲眼看到的。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场景和相关细节,说出自己的憎恶、喜爱、向往、崇敬、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注重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才能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从而使老汉的人物形象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深深地根植在学生心中,这样可以更自然、流畅。
小结: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本课题目“桥”的深层含义,我利用简笔画勾勒出桥的形象特征,让孩子们在文本中自己总结出这是一座村民们以感动而谱写生命赞歌的桥,达到了拓展文本、升华情感的作用。
作者简介:
马林涓,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