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龙
(阳谷县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300)
早发冠心病,是指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出现提前,一般指55岁及以下男性患者和65岁及以下女性患者。且早发冠心病患者,与晚发冠心病患者相比较,早发冠心病患者无论是预后、医疗费用、还是劳动力损失上,均较为严重,只有在患者出现早发冠心病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尽量降低不良心脑血管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1]。也正是因此,本文主要是对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研究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3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为晚发冠心病患者,研究组患者则为早发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年龄41~65岁,男30例,女21例,体重34.44~81.41 kg。对照组年龄40~70岁,男29例,女22例,体重33.94~81.77 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自愿加入研究,并签订研究知情书。
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以及治疗资料进行了解和研究,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
高血压诊断:以相关预防指南为基础,静息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连续梁翠出现异常增高的现象;糖尿病诊断:患者在餐后空腹8小时后,血糖检测值在7.1 mmol/L以上;吸烟史:患者每天吸烟超过1根,且持续1年以上;饮酒史:患者每天饮酒一次以上,并持续超过一年以上。
采用SPSS 19.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中发现,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有吸烟史、高血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等出现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患者的临床危险性因素分析情况调查表 [n(%)]
冠心病,是一种在患者的机体被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而发生的疾病,且近几年已逐渐成为临床上的多发病种。研究中发现,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有吸烟史、高血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等出现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比分研究中指出,当患者的年龄小于40岁的情况下,吸烟就成为了患者出现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与本次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而对于早发冠心病的患者,除了要加强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的措施,还要对于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2]。
本次研究中发现,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有吸烟史、高血压、血红蛋白、纤维蛋白等出现异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掌握了解后,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加强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治疗工作中进行应用以及推广。
[1] 郑 宏,张丽莉,李艳华.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03):382-384.
[2] 王善荣.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