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凤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 833200)
茶文化之知行合一的思维对语文教学理念的启示性作用
宋彩凤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奎屯 833200)
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科知识,学到更多的职业技能,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播和传承。然而,因为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毕竟有限,语文的感悟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以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这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
茶文化;知行合一;语文教学
中国的茶文化非常悠久,早在我国的唐朝,茶文化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陆羽被誉为我国的茶圣,其编著了一本《茶经》,里面主要记载了他自身的品茶经验。从此,中国的茶便逐步发展成了一种文化,其不但属于一种物质文化,更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数千年来,中国不但形成了诸多与茶叶保健和茶叶种植相关的物质文化,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茶精神文化,对我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就是我国的茶文化。本文探讨了茶文化之知行合一的思维,对语文教学理念的启示性作用,可供参考。
所谓的茶文化就是以茶为中心,实施的一种以交流文化为目的的一种活动。在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凭借其自身深厚的内涵及实用价值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1.2.1 茶文化给予了人们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
中国是茶的起源地,中国拥有较大的茶产量且品种数不胜数,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祁门红茶、信阳毛尖、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君山银尖等号称中国十大名茶[1]。而且,在品茶的过程中,能够让人们享受到一种意境之美。古代文人墨客之所以推崇茶,主要是因为茶能给他们带来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一点充分反映在了茶诗中,譬如,陆羽所著的《六羡歌》中曾提到:“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限朝人省,不限幕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想竟陵城下来”[2]。黄振成也曾在其品茶诗句中写道:“茶鼎夜烹千骨雪,花影晨动九天风。”充满了意境之美,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茶是一种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与物质双重享受的产物。
1.2.2 茶文化包涵着深厚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的古代哲学思想非常浓厚,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属于一种性温的产品,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的心境会变得异常平和,从而可以达到修养身性的目的。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之所以喜好品茶,主要是热衷于茶文化中包涵的儒家和谐理念,在品茶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领悟到更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通过品茶,还可以使人领悟到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教会人们如何从世间万物中领悟自然之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国的茶文化拥有数千年的历史,茶已经拥有了自身的灵魂,茶德就如同茶的灵魂。世人常说酒品如人品,品茶也是如此。茶树对于生长地点的选取和生长习性充分反映出了人们追求美好品格的要求。譬如,西湖龙井生长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四周环绕了大量的群山,西湖美景与西湖龙井相辅相成,去西湖游玩之人必定会品尝西湖龙井茶。而碧螺春生长在江苏省太湖洞庭湖,此处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这些都充分反映出了茶的独特品质[3]。
知行合一指的是客体应顺从主体,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主要是指个人的道德实践及修养。其指出,人除了必须懂道理外,更应注重实践,应充分整合知识、道路及行为,这样方能称为“善”。
2.2.1 互为渗透
王守仁指出,“知”与“行”属于互为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他非常反对人在道德教育上的“知”“行”不一致行为,其认为道德意识是诱发道德行为的基础,且道德意识会对道德行为产生作用,两者密不可分,“知”必须通过“行”来体现出来,而在“行”的过程中又可以获得“知”。
2.2.2 互为反映
王守仁还指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这充分反映出“知”与“行”之间的互为反映关系,即道德意识能够引导人的行为,人根据此种思想去进行优质的道德行为,便可以形成“良知”的功夫。在道德意识的引导下,所发生的实际活动也正是行为的开始。
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否有得到提升、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地位能否被确定,这些都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使用,所以,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应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将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维充分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譬如,可以先设立以“三个一”为核心的能力目标,也就是力求实现一笔兼有文质的文章、一口流畅的口语表达、一种合乎情理的思考模式,之后再通过朗诵、辩论、演讲、创办班刊、对话、模拟情境小舞台等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尝试采取一种合乎情理的、开放的思考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目的。
无论何种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过程,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不可能一步成功。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必须着重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同时还必须将茶文化的知行合一的思维充分融入其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生活、能力等具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层次不同的能力要求。例如,倘若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好,可以鼓励其写小剧本、主办斑刊等;倘若学生比较羞怯自卑、不善言辞,可以尽量鼓励其参加演讲、朗诵及课本剧等语文教学活动。通过此种知行合一的、不同层次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还应分层次地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应着重强调解除他们的心理束缚,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本剧、演讲及朗诵等活动;针对高年级学生,应着重强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上进行各种活动,如开展调查、分析热点等,鼓励并引导他们充分展现自身的知行合一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此种知行合一、具有层次性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连续性教学过程,老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耐心,以身作则,将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始终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
尽管茶德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实践行为,可是,茶文化实践活动并未真正融入校园的语文教学之中。单纯地通过宣传茶文化知行合一的理念,而不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是无法让学生真正领悟茶文化知行合一的思想的。所以,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必须适当地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譬如,可定期在学校内组织茶文化内容演讲竞赛或茶文化知识问卷比赛等诸多活动,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促使其自身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在生活和学习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与社会组织的各种茶文化活动联系,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茶文化中外交流会、茶文化博览会等社会活动,以便更好地领悟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更好地将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融入语文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知行合一。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中国的茶文化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不仅承载着我国人民的智慧,而且也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精神,茶文化的精神及知行合一思想对于培育学生正常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均是非常有益的。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对语文教学理念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入茶文化的知行合一思想,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行合一思想及行为,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王中原,徐艺榕.知行合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1):101-104.
[2]朱亚男.通识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知行合一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170-172.
[3]李方.“知行合一,贵在行动”的哲学意义及对大学生党员的启示[J].明日风尚,2016(20):84-85.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6—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项目名称:利用汉字文化提高小学低段双语班识字能力的研究,编号:YLJYKT2016-148
宋彩凤(1975-),女,山东青岛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诗文、语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