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岩
(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饮茶与钢琴弹奏的共通性,主要体现于二者都是文化范畴的活动。俗话说,文体不分家,文化独特的包容性使茶与钢琴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这两项艺术都是高雅活动,茶艺术与钢琴艺术相结合,能够推陈出新、共通发展。
琴弦振动技术是琴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正确频率的弦音振动,才能使钢琴腹腔引起共鸣,达到钢琴发声值最优的效果。其弦材料的选用、制作工序的复杂及调音试音的步骤,都与茶叶的制作技艺不谋而合。钢琴文化发展在茶文化之后,因此许多技艺方面借鉴了茶的制作工艺。原始材料的慎重选择:茶种的不同,导致了制作研磨、摇晃次数等手法的不同;与此同时,不同产地的琴弦,也会导致钢琴琴弦振动以及发声技术制作的不同。茶种分黑红白类,琴弦也分铁弦、黄铜或复合金属类别。琴弦振动技术的不同体现在钢琴中音、低音及弦磨损度的杂音,高品质高手法的琴弦技术,能够提升钢琴自身档次,增强钢琴演奏能力。
采茶歌是人民群众在采茶过程中,激发灵感、随口哼唱流传的民俗歌曲,发展到现代基本已有自己的体系。采茶歌演唱形式简单,分为独唱和合唱,这里只要论述有伴奏的合唱。采茶歌合唱时的伴奏主要用中国传统民乐器,以二胡、大鼓为主,发展到后来,采茶歌中的鼓点加入了康佳鼓、小军鼓等特殊鼓奏技巧。因此,只以二胡为主的弦乐部分,满足不了歌曲的情绪及打击乐伴奏点。现代茶歌演唱与西方乐器融合,有些已加入电子琴、小提琴等西方弦乐。部分高端茶歌团体,还加入了钢琴做茶歌的主要弦乐声部。但茶歌中的钢琴弦乐伴奏普及还较少,因此应大力推动钢琴教学,将茶文化同钢琴教学相结合,取得双方共赢。
钢琴教学如今十分普及,但出现了两个大问题:多而不精、独而不合。钢琴教学在中小学和学龄期前普及甚广,几乎家家都学过钢琴,但到了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课业压力繁重,钢琴学习很难维持,即便维持,也只是每周上课,并没有时间练习。因此,钢琴教学覆盖面很广,但精通钢琴的人很少。另外,钢琴教学只教孩子弹奏,并没有机会与乐队合奏,学生只会照着谱子弹琴,在乐队的协作能力和歌曲中,钢琴段落编造创作能力几乎没有。只学习却不会运用,就像很多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却不会装灯泡一样。因此,必须与茶结合,发扬茶文化中坚持创新的精神,改变现今钢琴教学体系、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现如今,钢琴独奏教学发展良好,但难以出现能够与钢琴融合,并在艺术中提高自身独奏造诣的学生。钢琴教学多以识谱开始,学生渐渐依赖上谱子,学习模式机械化,弹奏的时候看着谱子数拍子。把谱子拿掉,基本节奏跟不上节拍器,基本节奏中加花,也不知道在哪个小节加。钢琴独奏教学是钢琴弹奏教学的基础,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编曲能力。在基本节奏中加入学生自己可以单独创造的段落,而不是乐谱为上,不能做任何改动。每个旋律都是人创造出来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情绪也都有不同的演绎方式。正如同茶具的创造,每幅茶具都有自己的意义和创作者的思维在里面。因此,应发挥茶叶艺术中的创造能力。在钢琴独奏教学中,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活弹琴的能力,而不是盲目的识谱、弹曲。
钢琴作为西方古典乐器的代表,其音域从A0到C8,横跨了27.5赫兹至4186赫兹,基本包含了音乐体系中的全部音域。如同茶文化下的茶道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贯穿了整个茶精神一样,在歌曲的伴奏中,钢琴一般占据了主导地位,掌控着整个歌曲的韵律高低和情绪走向。目前,茶歌、茶戏、茶乐曲等民俗类文化受到国家保护,发展远景很大。然而传统少量音域的民乐器只能完成其基本节奏的伴奏,无法使歌曲更加升华,走向国际舞台。因此,普及钢琴伴奏教学刻不容缓,钢琴伴奏教学并不完善,除钢琴本身成本高、其余伴奏乐器乐曲难有时间排练外,人们的观念落后是一大原因。钢琴教学受众主要在青少年,然而许多家长送孩子学钢琴,目的只是功利性的为了考级拿证书,再高一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气质。然而一提到乐队演奏,在这个应试教育为主的时代,大多家长都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因此,钢琴伴奏学习现状需要得到重视及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重奏是如今国际舞台上最常见的演奏形式。演奏时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歌唱,但却有多个声部的乐器伴奏。根据乐曲的声部高低及演奏者的人数,重奏可分为二重奏到八重奏。其中,钢琴的重奏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等等表演方式。钢琴重奏教学因其严格的技术要求及场地设备要求等等,如今只能普及在高等音乐院校。钢琴重奏教学是我国钢琴演奏能够走上国际舞台的最重要途径。
制茶工艺中的揉捻、渥堆、日光萎凋及干燥技术的运用,可以结合在钢琴教学之中。制茶的工序是分门别类且按部就班的,但具体操作却因人而异。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特殊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适合曲风来分别教学,而不是按照书本的死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同样教学。分门别类的教学,才能像研制出好茶一样,培养出优秀学生。在独奏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演奏想法及思路,教师再按照学生的想法,教授其手指弹奏法及音阶高低转换技巧。钢琴培训机构教学应当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和体系,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演奏思路,也能为教师打开思路。在钢琴培训中,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在练习中找到灵感,在练习中提高独奏技巧。独奏是钢琴演奏的基础,乐器的精通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手指运作能力,升华创作内涵和主旨。
钢琴伴奏的主要问题就是钢琴无法与乐器相融合。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采茶戏及茶歌的伴奏,甚至我国流行乐的伴奏中,无法与中国传统民乐器相结合。因此,我们要发挥茶精神中的“物我合一”的精神,使钢琴伴奏能够与其他乐器达到完全融合,不突兀的状态。首先,钢琴教学中应适当结合中国民乐器,在教学中老师先试着用传统乐器同学生的钢琴演奏结合;其次,在钢琴教师群体中,钢琴工作者应努力研究出钢琴音域特色,找出其适合伴奏各类曲风和各类乐器的高低音域。除了在钢琴伴奏的韵律上下功夫,我们还可以在传统民俗音乐上做些改进;最后,在不影响其大体脉络的前提下,在各个乐曲主歌副歌片段进行删减修改,使其更好的适合钢琴融合。
钢琴重奏是钢琴教学中最高级的阶段。重奏模式大多走欧美路线,范围窄,重奏的竞争团队多,因此能走向国际舞台的重奏团非常少。为了能够谋求钢琴重奏教学发展,我们通过茶文化下茶具制作的例子,来创新钢琴重奏模式。在茶具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清雅茶具现如今的销量越来越低,而那些有特色、奇形怪状的茶具,在市场上却大受青睐。我们可以结合茶文化下,茶具的创新制作思想,另辟蹊径,创新钢琴乐曲重奏模式。例如,将同样是高雅文化的茶精神融入到重奏片段,在其中加入茶戏中特殊的演奏乐器胡琴、三弦等等。在重奏的编排主旨上,钢琴工作者结合茶道思想,使乐曲的编排主旨更加有内涵。钢琴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不仅融汇古今,还贯通中外,能够引人入胜,创造出独特的中国风。在高等音乐院校钢琴教学中,还要加强对茶文化下的传统民俗音乐的调查研究、取其精华,在钢琴重奏模式中注入文化血液。
在茶道、茶精神等茶文化元素的影响下,改善钢琴教学模式,提高钢琴演奏技巧及重奏模式,使中国钢琴弹奏学习更加完善化、专业化。茶文化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两者的共通发展,推动茶文化同钢琴艺术一起走向国际。
[1]张馨月.关于高校茶文化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7(8):177-178.
[2]张瑞蓉,牛婧.关于地方院校钢琴教学与本土文化结合的调研分析与建议——以山西几所高校为例[J].音乐创作,2014(7):177-180.
[3]张东盾.中西文化结合式钢琴演奏教育理念和方法——王天舒教授钢琴演奏和教学方法探究[J].音乐生活,2012(10):66-69.
[4]孙晓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J].淄博师专学报,2010(4):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