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丹,王 玮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
高校阶段,是一个人的思想逐渐向着成熟的重要过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社团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自身涵养,交流表达能力。因此高校社团被称为开展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国学热”的兴起,在高校内也出现了诸多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如汉服社、曲艺社、茶艺社等等。其中,因茶艺社团具备系统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高度的实用性,广为大学生群体所青睐和喜欢。但是,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茶艺社团在高校中的建设,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将从茶文化的内涵说起,讨论茶艺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对茶艺社团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出些可行性意见。
中国人的生活讲究的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茶的发展历史更是源远流长,相传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日尝百草而遇毒,得茶而解之。”从唐代开始,我国的饮茶之风逐渐兴盛起来,流传于当时的达官贵族和寺院当中。到了南宋时期,随着我国的南茶北上,茶在真正意义上才成为百姓的饮品,并在市井当中盛行起来。在茶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挖掘认识到茶的魅力所在,并巧妙的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
茶艺,是我国古代茶人在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泡茶、饮茶和展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茶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内容。从茶的种类选择到器具的选用;从泡茶之水的选择再到烹茶的手法展示;从饮茶环境的营造再到一系列的饮茶礼仪;茶艺完美的渲染了品茶人的美好意境,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宁静悠远、返璞归真的享受,使人的心灵变得更为纯净,思维变得更为缜密,头脑变得更加清醒。从字面上来看茶艺是茶叶和艺术的结合,给人展示的是一种视觉上的美学享受。但和其他艺术有所区别的是,茶艺除了展示之外,其根本的属性是实用性,是将饮茶这种生活方式艺术化的处理,生活的品味因此也得以提升。质朴典雅的环境再配上空灵的背景音乐,用心沏一好茶,看原本枯萎的茶叶在水中再次绽放生命的魅力,慢慢的享受茶香,所有的这一切都能够使人浮躁的心灵变得安静起来,在品尝过程中默默感悟人生的各种哲理,个人的涵养与修为在无形之中也得到了提升。
茶艺吸收了儒释道三家的文化基因和精髓,讲究的天人合一,人物合一的境界。人、茶、水、器、艺、境,被人们成为茶艺的六大要素。从排位上可以看出,在茶叶的要素当中,首位是人而不是茶,一个出色的茶艺师,一定是一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人。在茶艺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人,人是整套茶艺的掌控者,是意境的最终呈现者。举例说明,一样的茶在不一样的人的手里,因为对茶的理解不同,所泡出茶的味道也各有千秋;即便是同一种茶叶同一位泡茶之人,受心情、天气、环境的影响,泡出的茶在味道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各种条件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都会对茶艺整个过程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的历史沉淀的精髓,是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传承。纵观华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对人们的道德规范体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仍是加快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伴随着“责任心缺失”、“理想信仰缺失”、“人性淡化”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魅力,以及在道德素质建设中的功能。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所占比重少之又少,因为缺乏系统的教学体系,在校大学生获取中国传统文化渠道多是来自成长历程中的耳濡目染,或者是来自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因此所理解和掌握的传统文化也是片面的、笼统的、支离破碎的。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在校大学生极容易出现迷失方向,从而造成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攀比之风等不正常的心态,这给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无形的阻碍。
文化自信的建设,就是传统文化回归和被认可的过程。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价值。我国的茶文化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茶艺无疑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载体。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不仅能够丰富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促进引导高校文化,向着一种积极的方向发展。此外,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摆脱了口传心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无疑是对高校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回归,将会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社团开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而目前我国高校中的社团,大多是以大学生的兴趣作为支撑而存在的,更倾向与某种技艺和特长的交流和互动。如吉他社、舞蹈社、光影社、航模社等等,此类社团虽然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其中“文化”的传播只是局限在“圈子里”,不能够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与这些社团相比,茶艺社团以其门槛低,内涵丰富,涵盖面广,更容易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所接受和学习。这对传统文化在大学中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样也对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净化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在校大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来。
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首当其冲的是对校园文化的有益补充,能够使得学生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对实现高校对人的差异化培养,也具备同样的重要作用。
茶艺社团的开设,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随着茶文化在社会中的普及,在校大学生可能在进入高校之前,就对中国的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充分的实践行动和交流平台,很多学生对茶艺的掌握只是片面的,更多的是受进入大学之前的成长环境所影响,如父母喜欢喝红茶,可能这位同学对红茶的了解更多一些,而对其他的茶叶了解少之又少。事实上,我国的茶艺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冲泡方式,在使用的茶具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想泡得一杯好茶,必须对茶的属性、香气、条索、要求的水温等各种因素掌握的十分透彻才行。而这些知识的获得和学习过程,对丰富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除了这些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茶艺,在校大学生通过学习茶艺,也能慢慢体会出茶艺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如“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待客奉茶的礼仪,茶德茶禅的意味等等,这对大学生综合道德素质涵养的提升,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茶艺社团的开设,将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在茶的社会功能当中,交际功能是主要功能之一,以茶会友、以茶交友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在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商界经营也把生意的酒桌改为了茶桌。在高校中开始茶艺社团,能够吸引许多对茶文化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在校大学生参与进来,相互之间有了茶做媒介,在交流起来也会变得更为顺畅和更具艺术。这不仅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还能为在校大学生步入社会,能够迅速融入新的环境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多元文化同样对校园文化形成了冲击。其中有先进积极的文化,但同时也有低俗、媚俗甚至恶俗的文化,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在高校中常见的厕所文化、课桌文化、走廊文化等等,就是不健康的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所致。即便是在目前存在的一些社团活动当中,也逐渐有了庸俗化和泛娱乐化的倾向,这对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的作用。我国的茶文化植根于我国农业文明,是几千年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积淀,与“快餐文化”相比,具备长久的稳定性特征和顽强的生命力。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中的短板,而茶艺社团的开设,正是对传统文化短板的有效的补救手段。茶艺是一项综合的艺术形式,集传统美学、传统哲学、传统音乐、传统礼仪、传统生产方式等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有了茶这个载体,有了茶艺社团这个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对其他传统文化的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参与茶艺社团的同学带动,必定能在校园里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而为提升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出重要作用。
在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一直是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姿态出现,文人雅客品得是茶的内涵与精神,普通百姓享受的是生津止渴的妙处。这种通俗化和高雅化并存的现象,也恰好完美的体现了“和而不同”茶道精神内涵。此外,与茶艺相伴出现的,往往还有雅集、诗会、吟诵等活动,而这些也都是传统文化中高雅文化的代表。因此,在高校中开设茶艺社团,还能有效带动高雅文化的转播,从而实现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并存的立体型校园文化体系。
随着茶文化在社会上的逐渐普及,茶桌、茶杯、茶壶、茶叶等各种茶叶用品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即便是一套最普通的榆木茶桌,市场的价格也数千元。,不仅如此,一块安静优雅的场地也是茶艺社团开始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在校园中开设茶艺社团,单靠学生的自身力量筹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茶艺社团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对茶叶社团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引导茶艺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和完善。
前面提到,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在校大学生所掌握的茶艺知识尚流于肤浅,需要专业人才予以理论指导。对于学校来说,为社团建设而引进人才的想法显然不大现实,但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商合作、社会实践等一些其他方式,定期约请专业人才为茶艺社团进行理论指导,从而完善社团的理论,提升茶艺水平。还可以通过茶艺社团,培养优秀的茶艺人员为学校所用,为开展文化休闲产业提供人才保障,从而实现社团和校办产业的联动和相互支持。
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被誉为是高校中的第二课堂。茶,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至清至洁之物,从精神层面可以对人起到净化提升作用。将茶文化引入高校,在高校中积极开设茶艺社团,即能满足对现代大学生的德育要求,又能对高校文化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程善兰.发挥茶艺社团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5):90-91.
[2]周玲,侯艳,居倪萍,等.以茶艺团建设为龙头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84-186.
[3]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26-128.
[4]李晋湘.发挥茶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J].茶叶通讯,2005(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