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正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经验探讨*

2018-01-19 01:14陈利国郭艳幸
中医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正体伤科郭氏

陈利国,郭艳幸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经过200余年医疗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治伤理论和医疗方法,以其优良的疗效和独特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中医骨伤科历史较为久远的重要学术流派[1]。平乐正骨学术思想可从五十年代代表著作《平乐郭氏正骨法》一书中充分体现。笔者研读过程中收益颇丰,现仅将其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疾病的经验进行初步探讨。

1 《平乐郭氏正骨法》中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科杂症的范围

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郭氏运用小柴胡汤主要治疗下列疾病。①发热:外伤瘀滞于内而生热者,小柴胡汤加破下之剂。药物组成:小柴胡汤加当归 12 g,石膏4 g,大黄6 g,赤芍9 g,红花3 g,桃仁6 g,羌活3 g,生地黄12 g。水煎,1 d 1剂,黄酒为引。②痰喘:瘀滞肝盛肺燥则生痰作喘,小柴胡汤加清热之剂。药物组成:小柴胡汤加青皮3 g,川贝母5 g,金银花9 g,连翘9 g,橘红5 g,麦冬9 g,糖瓜蒌6 g,牡丹皮9 g,五味子3 g,怀生地黄12 g。水煎,1 d 1剂。③烦躁:外伤胸胀痛而烦躁者,柴胡四物汤。药物组成:小柴胡汤加当归12 g,杭白芍9 g,川芎6 g,生地黄9 g。水煎,1 d 1剂。④发热谵语:外伤因发热而谵语者,小柴胡汤合归脾汤加减方。药物组成:小柴胡汤加枸杞子6 g,白术6 g,茯神9 g,枣仁9 g,当归9 g,远志9 g,牡丹皮9 g,赤芍9 g,羌活6 g,红花2 g,连翘9 g,金银花9 g。水煎,1 d 1剂。⑤少腹作痛,小便不利:伤后少腹小便不利,脉数,舌赤或小便作痛尿色赤黄者,为瘀血热结小肠,宜小柴胡汤加泻心火、解小肠瘀热之剂。药物组成:小柴胡汤加黄柏6 g,黄连3 g,栀子6 g,金银花9 g,连翘9 g,木通6 g。水煎,1 d 1剂。⑥开放骨折:大剂量小柴胡汤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一般红伤可先服用小柴胡汤1剂作为预防,如受外伤以后发现患者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发渴,饮水不休,此时破伤风之初期,当用疏风散服之,盖被微出汗即愈;如发现患者牙关紧急,角弓反张,坐卧不安,面发赤红者,则如疯狂之状,此风入二期(阳明经),可用追风丹治之;如发现身体发凉,口鼻出冷气,身犯抽搐寒战,身体僵硬,汗出如雨,上方不可再服用,此转入阴经,已达危险期间,速用大剂六味回阳饮,急救或有得生者。并记有歌诀:风入第一期,心烦舌燥干,饮水不休止,当用疏风散;二期牙关紧,发急心不安,面带赤红光,速用追风丹;三期入少阴,身僵出冷汗,四肢犯抽搐,救急回阳煎;少阴转厥阴,四肢厥逆寒,口中流青水,阳尽必归泉。⑦瘀血流注:损伤后在伤部或不一定在伤部,有气血积结之漫肿无头,局部发热,按之陷指,其骨作痛,有结块结条。漫肿无头者,多为骨膜瘀血发炎,其结块结条者,则为某肌肉瘀血做肿。时久不消则有化脓的可能,为之瘀血流注。初时宜小柴胡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8 g,黄芩6 g,清半夏5 g,党参9 g,川牛膝6 g,川续断9 g,西秦艽6 g,炙甘草3 g,生姜3片[2]。水煎,1 d 1剂。

2 平乐郭氏正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杂症的学术渊源

《平乐郭氏正骨法》系作者根据其祖传抄本《正骨手法略要》撰写,是平乐正骨几代人经验的总结。笔者曾对平乐正骨渊源进行了考证,得出结论:郭氏家族,世居平乐,簪缨继世,诗礼传家,世代习医,爱好方术,薛衣道人祝尧民及益元君习练正骨,其学术渊源出自《正体类要》和《跌损妙方》。郭氏第16代郭尧民,在终南山获得祝尧民所遗方术,取字尧民,同时学习《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创始了平乐郭氏正骨。《正体类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两书对平乐正骨的学术影响较大[3]。

明代薛己《正体类要》全书记载跌仆伤医案60则,其中运用小柴胡汤加减论治的医案有7则,其下卷方药中载:“小柴胡汤,治一切扑伤等症,应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自汗,寒热往来,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咳嗽发热,胁下作痛,两胁痞满。”[4]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内伤的诊治方面,大致秉承《正体类要》的体系,审证精微,重视辨证施治。内治杂症大部分录于该书。平乐正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伤科杂症的经验源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并有所创新,特别是平乐正骨运用大剂量小柴胡汤治疗开放骨折,预防破伤风的经验为近代独有。《正骨心法要旨·内治杂症法》瘀血泛注条记载:“伤损瘀血泛注之症,乃跌仆血滞所致。盖气流而注,血注而凝,或注于四肢关节,或留于胸腹腰臀,或漫肿,或结块,初起皆属肝、脾郁火。急用葱熨法,内服小柴胡汤以清肝火。” 烦躁条记载:“如烦躁胁痛,宜用柴胡四物汤。”[5]

3 小柴胡汤运用于伤科疾病的机制探讨

小柴胡汤首载《伤寒杂病论》,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为后世和方之祖,用途甚广。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小柴胡汤的记载所占篇幅,比其他任何方剂都大得多。关于小柴胡汤症的病机,在《伤寒杂病论》中有明确地论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结于胁下”, 而见“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通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之症。指出系人体气血不足时,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腠理大开,外邪乘虚而入。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李东垣曰:“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不问何经之伤,皆留于胁下。”《正体类要》曰:“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外伤科疾病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专从血论。唐容川《血证论》认为:和法则是血证治疗的第一良法,表则和其肺气,里则和其肝气,而尤照顾脾胃之气;或补阴以和阳,或损阳以和阴,或逐瘀以和血,或泻水以和气,或补泻兼施,或寒热互用。唐氏是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血症集大成者,其认为“小柴胡汤原是从中上疏达肝气之药,使肝气不郁,则畅行肌腠,而营卫调和,今加去瘀之品,则偏于去瘀,凡瘀血阻滞营卫者,用之立验”[6]。

4 平乐正骨活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分析

平乐正骨祖传内治法的原则为“破、和、补”3期用药,60年代,河南平乐正骨学院教材《正骨学讲义》中记载:“伤症治疗用药,一般不外三法,即初期宜破血,中期宜和血,末期宜补血,为总的治疗原则。”柴胡类方是平乐郭氏正骨的常用方剂。小柴胡汤中柴胡为君,《药性论》认为:柴胡能“宣畅血气”。《本草备要》中言:“宣畅气血,散结调经,人第知柴胡能发表,而不知柴胡最能和里,故捞药、血药往往用之。”在《本草撮要》中明确提出柴胡“功专入经达气,入络和血”。柴胡与黄芩配伍,君臣相协,升清阳而达表,降浊阴而和里,疏利三焦,通畅元真;黄芩之苦降,佐生姜、半夏之辛开,辛开苦降而宣畅气机。平乐郭氏正骨祖传方之活血舒肝汤、平乐解毒饮皆以柴芩为君。

平乐正骨先辈运用大剂量小柴胡汤治疗开放骨折,预防破伤风的经验为近代独有。破伤风在中医学中是指皮肤破伤,风毒之邪乘虚侵入而引起发痉的疾病,其病因为皮肉破伤,又感受风毒之邪。风毒之邪乘皮肉破伤而侵袭入内。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循血入肝,引起肝风内动,而出现牙关紧闭,肌肉发痉,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的症状。邪毒入内,化热化燥,而出现发热,口干口臭,便秘等症状。开放骨折,势必血液丢失,气随血出,正合小柴胡汤“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之病机。郭春园在《世医正骨从新》中记有:“宗叔郭耀堂提出大剂小柴胡汤可作预防之用,和先医治疗红伤用柴胡四物汤有所相近之处。今临床治疗破伤风之症多用小柴胡汤,结合抗生素运用,观察有平安之效。”[7]

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科杂症,主要是运用小柴胡汤的和血作用,正如《血症论》所言:“为和解少阳的主方,能达表和里,升清降浊,外调腠理,内运三焦,凡营卫、气血、腠理、三焦的疾病,本方无不调治。” 其血瘀者行而和之,小柴胡加破下之剂;血虚者补而和之,用柴胡四物汤或小柴胡汤和归脾汤加减;出血者宁而和之,小柴胡汤和郭氏验方仙鹤草方加减;血热者清而和之,小柴胡加泄心火或清肺热药物应用。《正骨学讲义》载:“归纳初期用药原则,瘀则当破,亡血补而兼行,但因气血互根,必于血药中加气药,才能加速病愈。”“归纳中期服药原则,应以活解为主,兼及消肿止痛,则所有病无不迎刃而解。” 古有“医勿三世,勿服其药”之说。平乐正骨,家学渲染,代代相传,继承发展,使臻完美,而成世家,办学弘派。平乐正骨药物疗法是其中一重要内容。《龙嘴山馆文集》载其“内服汤药而外膏丹之”。 平乐正骨在200余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源多流”的特色,各传人在内外药物治疗方面既有平乐正骨祖传方药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其共性的学术经验就是其学派传承的精髓。我国中医学是以学术流派作为基本单元而发展的,中医学史实际上是各个学术流派发展的历史,为此,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现代中医学术流派。

5 小 结

总之,平乐正骨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伤科杂症的经验,使笔者认识到“十三科一理贯之”的重要性,正如《正体类要》所言:“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骨伤科疾病虽患于体表而病变实系内脏,小柴胡汤为和法之代表方,内调肝胆脾胃升降,外和营卫气血出入,理气祛瘀活血,降气止呕、止咳。故凡临床病症,只要符合小柴胡汤证病机的,均可加减运用,“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8]。

[1]陈利国,周民强.平乐正骨渊源考[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1,1(2):55.

[2]郭春园.平乐郭氏正骨法[M].郑州:河南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3]陈利国,杜天信,孙永强,等.平乐正骨渊源考证[J].中医正骨,2016,28(5):74.

[4]丁继华,王宏.正体类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

[5]吴谦.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99-203.

[6]唐宗川.血症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3.

[7]郭春园.世医正骨从新[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282-283.

[8]李培生.伤寒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7.

猜你喜欢
正体伤科郭氏
正体与斜体的使用规则
正体与斜体的使用规则
正体与斜体的使用规则
邵氏“芒针心法”伤科临证撷萃
太皇太后要跳楼?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一场宫斗引发的倒霉剧
郭子仪孙女:身处皇家,哪有岁月静好
伤科黄水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