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文华
(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因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或伴有足畸形而导致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者有截肢的危险。因此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和足溃疡的换药护理,对促进足溃疡的愈合和预防复发极为重要。
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血管型)糖尿病足溃疡24例共28个创面,采用传统干性换药。其中男16例,女8例;糖尿病足溃疡面积最大9×10×0.7cm,最小1×2×1cm。2012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血管型)糖尿病足溃疡32例共35个创面,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糖尿病足溃疡面积最大10×13×0.5cm,最小1×1×1cm;下肢血管彩超提示3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有腘动脉闭塞,侧枝循环未建立;患者足背动脉不能扪及;1例有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分级(wagner分级)均为2级,部分有暴露的肌腱或骨骼,无骨坏死。见表1。
表1 两种换药方式病人的基本情况
两组病例从年龄,病情,病程,创面大小,溃疡分期,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1.1 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及周围皮肤
2.1.2 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 对于有血管病变的创面清创不能太积极,多采用蚕食清创或自溶清创,以不出血或尽量少出血为清创标准,以免损伤血管影响创面愈合;若肌腱坏死,需及时清理;修整创面的边缘:上皮的爬行需要良好的伤口床,上皮是从周围正常皮肤向创面中心爬行,需清理创面周围的腐肉,为上皮尽早爬行创造条件。
2.1.3 管理创面的渗液,选择合适的创面敷料 在创面有感染迹象特别是有多重耐药菌定植或感染时选用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创面不能太湿或太干,根据伤口渗液情况选藻酸盐或亲水纤维等敷料作为一级敷料,通过二三级敷料来控制伤的湿度;有骨骼和肌腱暴露情况时,如果肌腱和骨骼是健康的,那么需要水凝胶在骨骼和肌腱上薄层涂抹补水,预防吸收性敷料引起骨骼和肌腱干性脱水,造成不可恢复损伤。换药频率每周1~2次,减少对创面的干扰,促进肉芽生长和上皮的爬行。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随着病人体位的改变,创面渗液量也是有较大改变的,需要有充分的评估与处理,但需要与血糖高时的大量渗液相鉴别。
2.1.4 控制血糖 与内分泌科医师合作,通过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患者血糖。
2.1.5 营养支持 指导患者对食物种类和量的选择,做到既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又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2.1.6 心理护理 患者因溃疡愈合时间长,可能复发以及担心截肢和经济压力。患者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需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2.1.7 健康教育 让家属和患者知道控制血糖和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增加其依从性。介绍糖尿病足的预防方法。家庭血糖的监测方法。
2.2.1 用碘伏消毒皮肤。依次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清除创面的腐肉,用油纱或纱布覆盖创面,换药每天一次。
2.2.2 控制血糖 内分泌科医师制定计划控制血糖。
2.2.3 健康教育 对饮食的控制;按医嘱使用降糖药;如何在家里监测血糖和糖尿病足的预防要点。
2.2.4 心理护理 增加患者对足溃疡愈合的信心
3.1 两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愈合和好转:传统干性换药组愈合率53.5%,好转率35.7%;湿性愈合换药组愈合率60.0%,好转率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的主因是患者的血供太差,未满足伤口愈合需要的最基本的血液供应;营养差;换药时间过短。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换药的效果比较[n,n(%)]
湿性愈合换药组21个创面均愈合;12个创面好转后(创面肉芽生长好,无腐肉)转回当地治疗;2例无效:其中1例请血管科会诊做血管移植后愈合,1例放弃治疗。有4例复发。湿性换药在敷料移除时比较顺利,基本上不损伤肉芽组织;创面清创较容易,病人疼痛体验少;肉芽生长较快,上皮爬行快;换药间隔时间长,3~7天一次。
传统干性换药组15个创面愈合,10个创面好转,3例无效或放弃治疗。换药过程中纱布和油纱与伤口粘合紧密,移除前要用生理盐水充分湿润,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肉芽损伤且颜色暗、生长不明显,上皮爬行不明显;需每天换药;每次换药病人的疼痛体验较明显。
湿性愈合换药效果优于传统干性换药。
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与血管病变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有创面愈合需要的最低的血液供应,湿性换药和传统换药均能使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怎样使创面愈合速度快,疼痛体验少,花费少,需换药过程中重点考虑。
糖尿病足溃疡换药过程中,血糖控制是关键。血糖高,创面渗液会比较多,且创面易感染。
[1]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0:162-163,3.
[2]王威李进.实用糖尿病足伤口护理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