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军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中医院 重庆 400800)
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中,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式。特别对于低位直肠,需考虑到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下如何保肛治疗,尽管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也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此便可考虑引入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本次研究将就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5~68岁,平均(55.6±8.1)岁,入院诊断,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与高分化腺癌分别为28例、12例、8例。将48例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术中操作要求切口位置选择腹部绕脐部位,将乙状结肠两侧分离,在腹膜处做反折会和,然后清扫病变位置淋巴结、血管结扎,切除盆腔内结肠,切断操作需借助管状吻合器或闭合器实现[1]。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手术操作流程:(1)患者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取截石位体位,12~14mmHg CO2压力;(2)由中间入路,将右侧浆膜利用超声刀打开后,在Toldt空间内做肠系膜下血管结扎离断、清扫淋巴结;(3)将Waldeyer筋膜切开后,将直肠侧韧带切断,游离直肠,肿瘤近端乙状结肠离断,然后行扩肛处理,拖出直肠、远端乙状结肠;(4)肠管清洗后闭合,将肿瘤与直肠切除,同时于右下腹切口将近端结肠拖出,将吻合器钉座置入,采用荷包缝合方式。当气腹监理后,可做结直肠端吻合术[2]。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s)方式描述,由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数(n)或率(%)表示,通过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24)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术后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 56.8±6.8* 185.6±22.8* 45.6±2.8* 8.5±1.5*对照组 135.8±9.2 224.5±27.9 63.5±4.7 12.3±2.5
观察组24例,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情况,并发症发生率4.17%(1/24),对照组1例切口感染、4例局部复发、3例排尿障碍,并发症发生率33.33%(8/2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大肠癌中肿瘤发生部位以直肠居多,治疗中需充分考虑做好肿瘤转移抑制工作,避免切除肿瘤不到位,影响治疗效果。传统手术治疗中,倾向于以腹、会阴联合切除方式为主,将病灶切除的同时也将肛门切除,重新建立肛门于腹部处,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不利影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相比之下,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应用下,强调对肛门括约肌保留,无需考虑术后排便问题,仅需在术后做好提肛运动训练,便可解决大便失禁情况[3]。同时,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术中操作均在腹腔镜下开展,可保证肿瘤切除率,且有其他如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本文在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但实际手术中也需注意,由于涉及腹腔镜操作,要求做到细致、谨慎操作,避免术中出现失误问题。
综上所述,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的应用,对提高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王柱全.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6,(28):40-42.
[2]江泽,张重阳.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03):225-227.
[3]吾布力哈斯木-艾比布拉.直肠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