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鑫林
(四川省平昌县中医医院骨二科 四川 巴中 636400)
后踝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方式,后踝是胫骨后穹窿后侧比较重要的骨性结构,当后踝骨骨折后,距骨失去例胫骨后穹窿的阻挡效果,因此胫距关节有后脱位的现象[1]。此次研究针对跟腱旁后内侧入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23~49岁,平均(36.0±4.5)岁,受伤原因有车祸、扭伤、坠落;实验组患者2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23~50岁,平均(36.5±4.7)岁,受伤原因有车祸、扭伤、坠落,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未见有明显差别,临床表现可见为均衡性(P>0.05)。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取常规后内侧入路的治疗方法。
1.2.2 实验组 该组患者采取跟腱旁后内侧入路的治疗方法。患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且仰卧位,使用常规的充气止血带。在跟腱跟骨止点近端内侧1cm处,纵形向近端延伸,延伸的长度为8cm,将皮下组织切开将跟腱及比目鱼肌远端的部分彻底暴露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应保护跟腱腱鞘,把跟腱向外侧牵引,将横筋膜暴露出来。胫骨后肌向内侧牵引,纵形切开横行的肌腱隔,把后侧深、浅两个肌间隙分开,把拇长屈肌腱及肌腹彻底暴露出来,同时保护胫神经,把拇长屈肌内缘和胫神经之间的间隙进行扩大,另外拇长屈肌向外侧牵引,将整个胫骨后方干骺端、后胫腓关节、内踝及后踝的后侧暴露出来。在手法复位后使用克氏针进行固定,通过“C”型臂X线肌透视在确定关节面平整后,使用“T”型桡骨远端钢板或者重建钢板及螺钉进行加压和固定。
(1)判定标准[2]: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的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可及差。优:评分在96分以上,经过治疗后踝关节彻底恢复正常,在劳累后没有疼痛感;良:评分在91~95分,经过治疗后踝关节基本恢复正常,屈伸活动受限低于15°,在劳累后偶尔有疼痛感;可:评分在81~90分,经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受限低于30°,在劳累后偶尔有疼痛感;差:评分在80分以下,经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受限超过30°,或者变的僵硬。(2)观察指标:AOFAS踝-后足和V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中包含疼痛、踝关节功能机对线关系等,优:90分以上;良:75~89分;可:50~74分;差:49分以下。VAS评分:0分代表没有疼痛,10分代表有剧烈的疼痛感。
本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 19.0进行总汇处理,其中:(1)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行χ2检验,(2)用±s来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AOFAS踝-后足评分 VAS评分对照组 20 81.4±3.7 1.7±0.5实验组 20 92.4±5.4 0.7±0.1 t 7.515 8.770 P<0.05 <0.05
组成踝关节重要的骨性结构就是后踝,具有维持下肢力线传导和稳定踝关节、协调活动等,造成后踝骨折的主要原因是旋转暴力及垂直暴力[3]。HaraguchiⅡ型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在跖屈位垂直暴力的情况下,胫骨后穹窿遭到距骨的撞击后造成后踝骨折。HaraguchiⅡ型骨折也可以合并胫距关节半脱位或者脱位,在正位X线片中内踝处可以看见双边影像,在侧位X线片中可以看见骨折线及移位的情况[4]。
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后内侧入路,实验组患者采取跟腱旁后内侧入路,经过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跟腱旁后内侧入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腱旁后内侧入路切口的位置更靠近小腿远端后侧中线,手术的视野及切口呈垂直的状态,利于手术的操作,总而言之,腱旁后内侧入路可以很好的暴露出骨折的部位,尤其适用在后踝骨折复杂、关节塌陷严重的骨折患者,具有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1]杨国跃,江汉,刘智,等.跟腱旁后内侧入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1):1348-1354.
[2]杨国跃,江汉,刘智,等.后踝骨折手术入路选择探讨[J].天津医药,2017,45(2):205-209.
[3]龚晓峰,武勇,吕艳伟,等.后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指征[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5,17(3):232-237.
[4]何锦泉,马信龙,马宝通,等.后踝骨折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3):86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