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通川区中医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指为脑部供应血液的血管自身发生病变或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无法正常供血,引起脑血管疾病。该类疾病好发于老年人,而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该疾病致死率极高,且在治疗也容易复发或产生其他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使患者成为家庭的负担,逐渐丧失生活信心。目前,临床治疗该类疾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药物治疗中又以西药为主,但西药治疗效果虽然确切但复发率较高,预后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型治疗方式[1-2]。本文旨在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故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如偏身麻木、头痛、耳鸣及眼前发黑等症状,排除心、肝、肾脏功能重大疾病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53~68岁,平均年龄为(55.34±4.98)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为(55.67±5.23)岁。以上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资料选取均为随机选取,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mg/d,进行抗凝血治疗,配合波利维75mg/d进行溶栓治疗,另外,根据患者据情况给予患者立普妥20mg/d进行稳定斑块、降压治疗。试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入中药治疗,根据不同症候选择不同组方,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者,多为阴虚阳亢、血脉瘀滞,则治疗时应以滋阴潜阳、活血化瘀为主,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患者表现为面色发黄、肌软无力者,多为气虚血滞、血脉瘀滞,治疗时应以益气活血为主,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患者表现为肢体麻木,多为风痰阻络,治疗时应以搜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采用真方白丸子治疗。以上治疗持续2个月。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四个等级,标准如下: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肢肌力在4级或以上;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肢肌力在2级或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肌力在1级;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26%,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压、血脂都有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比较(±s)
组别 时间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 TC(mmol/L)对照组 治疗前 22.5±2.3 15.1±1.3 7.9±1.2治疗后 20.9±1.7 14.2±1.2 7.2±0.9试验组 治疗前 22.4±2.1 15.2±1.5 7.8±1.3治疗后 15.7±1.2 9.8±0.7 5.2±0.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损伤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耳鸣及眼前发黑等[3],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且由于治疗后复发几率比较高,病情严重患者还有可能会发生脑梗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过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采用西药治疗,进行抗凝、溶栓和降压降脂治疗,但由于西药治疗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治疗后患者复发率高,对患者造成潜在威胁,而中医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治疗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故将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5]。
中医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血脉瘀滞造成,在治疗时多采用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为主的治疗方法,文中提到的天麻钩藤饮、补阳还五汤及真方白丸子都是中医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辩证编写的组方,本文研究数据也证明,辩证采用以上组方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仅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且各项指标下降明显,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患者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
[1]李保军,苏楠,王红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19-220.
[2]黄廷耀.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24(14):57-58.
[3]黄俊捷.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5(4):89-90.
[4]董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6):218-219.
[5]许静,李侠,孙文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5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9):2905-2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