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鸣,努尔古丽·阿不都苏力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人口流动也变得更加频繁。目前,为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商机遇,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动人口流入的数量也很庞大,且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进入城市后,流动人口的经济生活也将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而这些流动人口要想快速融入城市生活需要适应诸多方面的变化,如经济收入、生存方式、谋生渠道等。因此深入探讨流动人口城市经济生活的基本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及特点。此次调查选取的目标群体是笔者所在城市中的160个调查对象,回收问卷151份,其中包括18名女性和133名男性。
(1)流动人口的收入跟之前相比提高了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流动之前的收入比较低,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还不到13%,而55%的人在流动前的月收入低于800元,超过27%的人收入在800~2000元。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之后,收入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
(2)个人收入差异明显。问卷中设置了调查对象的收入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餐馆服务者、打零工的人的收入比较低。以餐饮行业为例,本次调查的对象有25人是从事餐饮行业的,而这25人中有16人的月收入在1201~2500元,且月收入在1601~2000元的人数竟占总数的28%。有较多的餐馆经营者表示月收入通常可达六七千元,在生意兴旺的时候,月入过万元也较为常见。这表明流动人口的个人收入差异明显。
流动人口开始流动之后都将面临择业和就业的问题,大部分人从事的职业都将会有所变化,从事新职业与旧职业有时候会有较大的差异。在79名原本在家乡从事农业或养殖业的调查对象中,有74人选择从事餐馆服务业(餐馆经营者65人和服务者9人)。相关流动人口职业类别统计显示,流动人口的就业方式有两个重要特征:①就业或创业的复制性及同质性;②行业的单一性,多数人会选择餐饮业,而选择其他行业及职业的人很少。
从图1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并不具有较强的就业市场适应性,不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本,而更多地是去依赖于关系网络。多数流动人口都是由亲友介绍,在亲友的帮助下就业,其中就有很多人是先跟着亲友打工做事,等学到了本领、积累到了经验和资本,就选择自己创业。
图1 求职途径统计
(1)工作时间普遍较长。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上班族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只有不到8%的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而其中有22.5%的人工作时间在9~12小时,有43%的工作时间在13~15小时,甚至还有22.5%的工作时间超过了16小时。
(2)签订劳动合同者甚少。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5%的调查对象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上班族都是亲友或同乡介绍的,他们往往会因为太熟悉而觉得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必要。
(3)社会保险覆盖率较低。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险的比率是非常小的,其中有近85%的调查对象是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而参加社会保险的只有23人。
(1)“生意难做”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个体户提高收入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的原因也较为复杂,而“生意难做”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有超过68%的调查对象都认为“生意难做”是影响流动人口进一步提高收入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多数都是从事餐馆经营,那么生意好坏则会对其收入产生直接影响。
(2)“摆摊”成为与城管冲突的导火索。被调查对象中有45人表示与城管发生过冲突,接近总数的30%,而其中有41人表示“摆摊”是与城管发生冲突的导火索。
目前,很多主要城市都是汉族的集聚地,而流动人口则是以乡镇的少数民族为主。对于这种乡镇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汉族人口比较集中的城市的情况,有关部门应强化宣传和教育工作,营造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良好社会风气,以“主人”的热情欢迎流动人口,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与他们和平共处,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进而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同时,对城市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管理服务理念,从而为流动人口提供更为优质的城市管理服务。
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根据要求对流动人口的经营方式进行规范和管理,然而这个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方式,以免产生冲突。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流动人口进行合法经营,并为其经营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基于现行免税政策,政府要借助无息贷款等方式对经营性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提供全面、优质的法制服务。再者,实行制度创新,为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提供制度支持。最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政府要结合当前流动人口的情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统一及整合,及时解决流动人口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的问题。
[1]黎明,贺灿飞.经济转型视角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的时空格局响应[J].人口与发展,2016(4).
[2]盛亦男.流动人口家庭迁居的经济决策[J].人口学刊,2016(1).
[3]成华威,刘金星.经济发展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J].河南社会科学,2015(4).
[4]张力.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剖析: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15(4).
[5]杨博,李树茁,伊莎贝尔·阿塔尼.流动人口的风险性行为——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资本因素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1).
[6]朱琳,郑爱文.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24).
[7]乐德宝.浙江省经济发展与流动人口的相关性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6).
[8]杨菊华.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与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融入研究[J].人口学刊,2011(5).
[9]林婷婷.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基于玉环县流动人口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7).
[10]朱韵洁,贺浩亮.流动人口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2009(4).
[11]马红旗,陈仲常.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特征——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J]. 人口研究,2012(6).
[12]邹湘江.基于“六普”数据的我国人口流动与分布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6).
[13]邵德进.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在遏制腐败中的制度化力量——包心鉴教授访谈录[J].廉政文化研究,2011(3).
[14]伍颐园.社会公正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3).
[15]史晋川,吴兴杰.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6]张淑华.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农民的困境与自救[J]. 泰山学院学报,2009(4).
[17]张贡生.中国国内乡—城人口迁移研究综述[J].山东经济,2009(4).
[18]梁雪松.腐败治理与法治兴国的制度重构——对国内近年来政治体制改革文献的述评[J].学术界,2009(3).
[19]杨正喜.二元结构下的中国农村人口流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20]陈荟芳.社会转型时期的日本公民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创新,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