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媛 曲姚姚
【摘要】目的 观察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份大同镇社区在管的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为期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发病率(7.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参加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及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1..01
高血压为临床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冠心病及脑卒中出现的高危因素,老年的患病率达到50%以上[1]。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病情较为严重,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中针对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自我管理,观察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大同镇社区在管的确诊高血压老年患者80名。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2)年龄≥65岁;(3)治疗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运用随机数字表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91±5.77)岁,病程(9.22±2.02)年,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9.65±4.87)岁,病程(8.79±2.01)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次,1次/d,治疗2周后若血压控制不满意,计量增至60 mg/次,1次/d,若出现炎症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用药基础上参加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
1.3 观察内容及评价标准
研究起止时均测量并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3]:(1)显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并将至正常范围或未达到正常但舒张压下降≥20 mmHg;(2)有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19 mmHg或未达到10 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或血压出现恶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 3.1对数据进行双录入,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件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67.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发病率为7.5%,對照组心脑血管发病率为25.0%,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参考文献
[1] 夏 剑,周艳梅,左巧云,等.武汉市老年居民高血压流行特点及防治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74-4875.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