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越 陈慧 周仲海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文章阐述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所面临的背景,分析了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所遭遇的发展瓶颈;并结合所在院校的课堂教学特点和教育培养目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其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与策略,以期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发展问题;方法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9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23- 0216- 02
0 前 言
如今高校教师阵容逐渐扩大,高校青年教师比例也在逐步提高。据了解,截至2017年12月,全国普通高校年龄小于40的青年教师达到了90万人,所占比例超过了60%。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群体的主力军,教育是高校人才培育的中心任务,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因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与高校人才培育的品质直接相连。青年教师的强大与成长不仅是其个人社会化进程,更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高校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师自身原因
青年教师因入职不久,缺乏相应的教学阅历,在教学措施、教学思维等方面都有待完善。虽然学校提供了进修、网络课堂等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但由于当代青年教师个人特点鲜明,此类培养往往不能对症下药。
同时,大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所了解的高校授课经验大多来自求学时授课老师,对以后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化教学用处不大。若没有有效途径突破这层限制,青年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则会受到很大阻碍。
1.2 科研压力大
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截至2018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教师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共97项,其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小。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尤其是职称评定时,会更加着重考虑教师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这就造成了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向科研方面倾斜。面对巨大的科研压力和相对轻松的教学要求,青年教师更愿意将时间投入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而鲜有精力去顾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1.3 缺乏与学生的交流
在我校存在师生因时间、交流方式等问题而交流不到位的现象。如今部分学校不具备完善的师生交流平台,加之交流平台利用率较低,学生的想法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教师,造成了教师授课思想与学生思想相脱节,进一步的阻碍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从教学评估的数据来看,教师可以看到自己所授课的科目学生给予的评分高低,但是在主观评价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评价较为简单,缺乏针对性。这就造成了学生与老师的单向反馈渠道也是受到限制的。
1.4 创新受到限制
因为受到上述原因的限制,教师授课方式的创新也是受到了限制。在现有状况下,教师的授课方式只能自己在授课时摸索和从其他教师身上学习。大学课堂模式化、单一化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青年教师很难在现有状况下跳出这些限制而思考新的教学方式。
以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为例,分析了近年来青年教师的评教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统计数据可知,近年来教师教学能力在逐渐提升,93~95分段所占比重由50%上升到了67%。这与青年教师不断进行课堂形式创新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就目前状况,青年教师想要有更多创新仍然会遭遇很多瓶颈,这也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2.1 教师自身方面
2.1.1 深入与学生进行交流
青年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交流的现有平台,不断地去发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改进教学模式。如果存在缺乏交流平台、交流平台发展不完善或者交流平台利用率低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与学生进行面谈或者匿名的投票、调查问卷等方式与学生交流。
2.1.2 提高專业基础能力
青年教师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多方面发展等原因,自身基础能力与年长的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青年教师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学习平台和进修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研读相关书籍、观摩优秀教师的课程也是青年教师快速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青年教师必须要打好相应的教学知识基础,否则所掌握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实现。
2.1.3 提升创新能力
焕然一新、与众不同的课堂自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新才能也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是青年教师的优势之一。近年来,翻转课堂、研讨课等新形式的课程不断出现,这类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在现有环境下,青年教师可以根据目前已出现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积极进行创新实践。
2.2 外部保障条件
2.2.1 岗前培训——安排合理的岗前培训内容
非师范类院校结业的青年教师虽学科专业知识渊博,但一般情况下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技巧培训,存在教育通识知识薄弱、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
青年教师能够经过岗前培训了解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则,为其之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岗前培训应在开设多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工科类院校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与教师未来所属学院专业有一定联系的教学方法讲解、校内名师讲座、随堂听课、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践教学机会,使初入社会的青年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积累下一定的教学经验。
2.2.2 培养机制——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培养机制
要提高教学能力,高校要建立长期的系统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并确保培养方案的执行性和有效性。岗前培训中的基础教育理论部分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使青年教师能够了解基本的教学知识和学校环境,助其更好地融入教学工作。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掌握教学技巧等任务则应分配到各个学院,依据不同学科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学院采用“一带一”的直接式培养方法,由教学阅历丰富或者教学才能卓越的教师出任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其撰写教案、备课和讲课。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并及时反映培养效果,为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提供可靠资料。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知识竞赛”等比赛,作为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公平竞争条件。将比赛结果计入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个人总结报告,既可以激励、鞭策他们努力学习、提高自我,还为其提供了一个能够将理论化为实践的机会。
2.2.3 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
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仅靠导师总结和竞赛成绩自然是不够的,必须制定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考核制度。考核通识知识方面进行笔试,检测青年教师对基础教育理论的理解程度,导师根据青年教师在培养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学校相关部门成立考核小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考核,结合备课资料、课堂讲授情况、当堂学生反应进行评分。在青年教师的考核报告中还应客观的指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便于改进、提升自我。
2.2.4 评价体系——强化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的导向作用
目前,国内许多工科类院校的职称评价体系中,教师所获科研成果占比较大,而教学工作并不是主要评价内容。在这种政策下,“重科研、轻教学”的想法极易产生,因此,工科类院校在职称评价体系中应加大教学工作在考核中所占比重。我校的评教工作在评教方式和内容上做得十分优秀,但对其重要程度的宣传并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仅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评价,使评教数据存在失真,教师无法从失真的评教数据中了解、改正、优化自身,使评教成为一种形式而不能落到实处。因此,优化教学评价體系、宣传普及评教重要性、加强评教与职称评价体系的联系,促进其不断地改进、提升自我,提高教学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蕾,冯伟艳,张珂,李迎春.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从教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27-29.
[2]刘兆麟,郭雪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J].亚太教育,2015(24):193-194.
[3]尉峰,沈志莉.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理工类高校师德调研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4(10):20-22.
[4]宋念艺.长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3):125-12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