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数学阅读方法的重要性,致使阅读困难逐渐成为了困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加高效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探究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克服阅读障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犯低级错误的原因。
【关键词】小学课堂数学阅读障碍解决方法随着当今许多数学题目都融入了许多的专业术语,这就致使学生们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而许多数学教师都忽视了学生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强调数学逻辑思维和算式计算的重要性,学生们自己也没有多余的时间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这不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教学课堂的改革,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阅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造成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出现阅读障碍的原因
1.阅读时过于快速,粗心
随着教育程度的加深,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加重。学生们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庞大的作业量。而且大多数学生将作业当作是自己的任务,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学生们为了追求最快速的完成作业,在阅读题目时会变得十分迅速。加上长时间的写作业,注意力就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阅读题目时就变得马虎粗心,漏看或者使错看题目中的某些数值以及有效信息,在没有理清思路前提下就开始作答,这是学生们出现低级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教师在讲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四则运算》时,学生们可能会从左往右进行计算,忽略了括号以及乘除号的优先级,这十分容易得出错解。
2.数学语言理解能力的影响
数学语言极其简洁明了,而且具有无歧义性,使得要求理解数学中的数学术语显得尤为重要。不过有些数学题目极具有逻辑性,加上数学术语的抽象性,容易让学生们在读题时产生一种困惑感,不知道从何处去理解,学生们自己无法正确理解其中相关信息。在有些数学题目中也可能出现新颖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没有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并且没有锻炼到自我归纳能力的基础之上,便很难将其进行定义。比如,当教师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特性》时,课本之前给出了一组三角形图片,并让学生们自己总结三角形的相关特性,许多学生都能看出其中的一些特性,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三角形有一个基础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邊,那么学生就可能对“任意”二字产生困惑,不知道改如何解释这两个字。
3.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只注意教授学生们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一些关键的解题方式,加上学生们课后大量的习题训练,并不注重平常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教师赞成量变产生质变的教学方式,认为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之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这从根本上没有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导致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若是教师能够成功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时,那么教学的目标就基本达成。现实中,有许多学生在为学习的事感到苦恼,教师需要在一旁积极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比如,当教师上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时,就可以在讲解商的变化规律时用一些动漫人物来做题目,如在出题目时可以这样说:一天齐天大圣美猴王在花果山办喜宴,打算给小猴子发桃子,如果一共有8个桃子发给2个猴子,每个小猴子可以拿到多少桃子?如果有80个桃子发给20给猴子,每个小猴子可以拿到多少桃子?如果有800个桃子发个200个猴子,每个小猴子可以拿到多少桃子?借此来充分激发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现状,及时帮助学生们补充一些新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为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开拓他们的视野。
2.教会学生提高数学阅读的技巧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一旦掌握了其中的学习技巧,那么就可以有效的达到学习目的。所以教师很有必要教授学生们一些高效的数学阅读能力。当阅读概念定理时,需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理解,结合相关例题、数学信息,将其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知识。并且利用例题帮助自己理清定理成立的条件和结论。教师也可以留下一点时间让学生们思考定理是否可以逆用延伸学生们的思维。当遇到两个概念相近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其中的适用范围。当阅读公式时,学生们需要弄明白公式之中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并且自己能够独立的正确推导出公式,同时需要注意公式的运用条件。只有完全的掌握了公式的由来,才能将其熟练运用。阅读题目时,审题是重中之重,许多学生在考完试后自己算的成绩和批阅出来的成绩有时会有出处,这就是因为学生在答题时误解了题意导致最后算错的结果。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模式进行固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模式——首先需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数值关系,抛除无用关系,利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自己理清其中的关系,将又长又繁的题目最简化,便于自己对题意的理解,减少失误的概率。
3.重视学生知识素质,促进学生数学阅读个性思维发展
数学这一门学科的精髓在于数学思想,若是学生可以掌握到学习数学的正确方式,有利于促进自己数学个性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许多学生都是端正坐姿,双手抱臂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是不高的,学习数学时需要积极动手,看书时需要拿只笔在手上,时刻在书本上圈圈画画,在关键概念、关键定理、关键性质、关键词句……加上着重标记,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记忆,还可以复习到必要复习的地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相通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们学会比较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之处,
兴趣是学习的基石,敢于质疑是成功的彼岸。当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数学学习的话,就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课堂上的数学阅读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并且帮助学生完善思维的严谨性与全面性。当出现错误时,不能立刻摒弃错误的思想,需要做到化“错”为宝,深刻的进行思考为什么会犯错,纠正错误原因。例如,在作业讲评课中,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阅读自己的作业,帮助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归纳一些错误类型,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有效务实的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引导。教师也可以将错误进行升级,利用“将错就错”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授到《四则运算》中的8+6×32,有学生解出了答案为21,那么就是学生解题时没有仔细读题,没有遵照运算的法则进行运算,从左往右进行计算,教师也可以将题目点出来要求让学生们在等式上加上一个括号,令其能得到21的答案。并且让学生们通过详细阅读算式,阅读算法、算理,自行比较前后两种题目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学有所获。这种数学阅读显然和阅读数学书刊不同,但是,当学生们能够掌握这些学习技能时就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教导学生们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能够教导学生们学会优良的学习能力,就能使学生不依赖于教师的教导。新课改强调,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课堂改革,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9.
[2]历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