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认识

2018-01-18 10:10于淑水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课程融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于淑水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交融应当是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下,遵循学科的特性和教学需求,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运行学习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是在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把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使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目的。可见,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深度的融合是符合课改理念的,也是有助于数学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深度融合来确保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融合 信息素养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足够的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索,共同合作,交流,主动创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1]

一、我对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认识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叫集成。比如,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显示教学资源的时候。这不是“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应当是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根据学科的特性和教学需求,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学习环境,经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启动学习过程。这种运用具有“整合”的内涵。[2]

二、改变老师的观念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教师需要有新的想法,新的想法,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一些学科缺乏形象、生动和专一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每位教师必须真正理解融合的内涵,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正确的教学态度不应该是放手自己的权力与威信,不应该坚持权力与威信,不应该盲目地拒绝信息技术,也不应该盲目地崇拜它。要持续的整合新信息,重新塑造新教师的权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真正转换角色,从传统的知识灌输逐渐向学生导师、课程开发者、信息资源设计师、有意义的组织者建设、合作伙伴、学生学术顾问和合作伙伴改变。[4]

教师权威转变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信息时代,由于资源的普适性,人们应该拥有民主和平等的关系。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取决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密切沟通,化解矛盾。[5]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中信息处理技能是一项非常重要能力。对于基于网络的中学数学教学来说,学习材料的选择可以直接关系到具体的情况或背景。学生可以经过网络提取和汇集相关资料,解析相关资料,学习和对比,通过实验、类比、观察、联想、交流和探讨。最终,可以实行归纳和建设意义。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就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来源者。他是教学活动的领航员、设计师和助理。学生同时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合作、组织、思考和交流。对学生本身来说,信息技术最关键的应用是利用互联网和校园网来发现、比较、区分、选择、重组和使用信息。

在学习的最初,学生需要掌握怎样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中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怎样在强大的资源库中迅速准确地搜索所需要的信息。随着学生“经验”的不断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和难度也随之增长,学生可以大概了解哪些信息属于哪个类型,在哪里能够找到,如何找到。校园网数据尽管很多,但当遇到时效性问题的时候,互联网就成为了一个填充即时信息的资源库。通过校园网与互联网资源的互补性,多数学生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大量的补充信息,但有一部分学生只可以提取或复制整段,信息处理能力不强,无法用自己的语言進行重组。所以,教师应重视在课堂作业中强化信息重组的练习,培育学生简单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重实效性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从“教”转变为“学”。为此,要坚持结合三个要素:人眼中的人,人机交互,突破关键。

“人机互动”它要求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信息技术环境相结合。例如,部画出中线、高线和等角等分线,并测量它们的长度。然后拖动顶点,观察三直线长度改变时点位置的变化(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和重叠),然后启发学生从实验结果中寻找等腰三角形“三线积分”的性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背景,让学生实验,观察、比较,验证,归纳,总结,通过数学知识发现过程,因此,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自然成为学生的现有的知识结构,不仅让教师“不清楚”的困境,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与学生的多方沟通机制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形成,使得教学信息在师生“碰撞”中迅速传播。现在,许多集成化课堂继续遵循“互通有无”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板书、板书、板书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原来的类人类成为一个单向的给予和接受的“生命机器”没有任何感情。在课堂上很难看到老师的机智和学生的巧妙回答。综合课程强调“人机交互”,要求教师明确课堂是课堂,课件“移动”不是目标,学生“移动”是目标。以学生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发展是综合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打破点”是要求教师使用信息技术(it)“把握眉毛和胡子”,“好钢刃”,通过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创建焦点和学科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找到“两端”,也就是说,学生阅读教科书也理解,在教学材料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难点的重点区域进行良好的融合,进而挖掘“权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丽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证分析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王彦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欧珠.浅谈信息技术在西藏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1,(21):161-161.

[4]路咏祯.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一代,2018,(7):200.

[5]曹海鲤.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4):325-325.

猜你喜欢
课程融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下日语视听说类与文化概况类课程融合初步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课程融合”视域下民办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渐进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